1、不趋炎附势的宗世林(方正)
南阳宗世林,魏武同时,而甚薄其为人,不与之交。
及魏武作司空,总朝政,从容问宗曰:「可以交未?」
答曰:「松柏之志犹存。」
世林既以忤旨见疏,位不配德。
文帝兄弟每造其门,皆独拜床下。其见礼如此。
2、不为仇家效力的诸葛靓(方正)
诸葛靓后入晋,除大司马,召不起。
以与晋室有雠,常背洛水而坐。与武帝有旧,帝欲见之而无由,乃请诸葛妃呼靓。既来,帝就太妃间相见。
礼毕,酒酣,帝曰:「卿故复忆竹马之好不?」靓曰:「臣不能吞炭漆身,今日复睹圣颜。」因涕泗百行。帝于是惭悔而出。
(一)
1、同情理解他人的王安期(政事)
王安期为东海郡。小吏盗池中鱼,纲纪推之。王曰:「文王之囿,与众共之。池鱼复何足惜!」
王安期作东海郡,吏录一犯夜人来。王问:「何处来?」云:「从师家受书还,不觉日晚。」王曰:「鞭挞宁越以立威名,恐非致理之本!」使吏送令归家。
2、宽待逃兵的谢安(政事)
谢公时,兵厮逋亡,多近窜南塘,下诸舫中。或欲求一时搜索,谢公不许,云:「若不容置此辈,何以为京都?」
3、王忱选官(政事)
王大为吏部郎,尝作选草,临当奏,王僧弥来,聊出示之。僧弥得,便以己意改易所选者近半,王大甚以为佳,更写即奏。
(二)
1、捡米粒吃的殷仲堪(德行)
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
虽欲率物,亦缘其性真素。
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豁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尔曹其存之。」
2、身无长物的王恭(德行)
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