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岂独无故 > 第3章(第2页)

第3章(第2页)

马斯洛的理论说,人的需求像个金字塔,是有不同层次的。底层是生理和安全,往上是爱、尊重和自我实现。满足了底层的,就会有高层的需求

陌生的环境总会拉开人和生活间的审美距离。

工具化一定意味着零距离,零距离一定会让美感消失。

从美学角度定义俗气,就是人和现实生活拉不开距离,一切所想所做都是工具化的。

《简明经济学百科全书》(the

concise

encyclope-dia

of

economics)的“工会”条目开宗明义地写道:

尽管工会在民歌和小说中被广泛传颂,被当作了受压迫工人的大无畏的支持者,但经济学家们并不这样认为。研究工会的经济学家,包括其中公开支持工会的那一部分,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这些组织只不过是一种卡特尔,它们通过限制公司和企业的劳动力供给,来获得高于竞争市场的工资。

该词条进一步指出:

很多工会确实为他们的会员争取到了更高的工资和更好的工作条件。然而,在实现这一目的过程中,它们所在公司的工作岗位减少了。根据需求定律可以预测另一种影响:如果工会成功地提高了劳动力的价格,那么雇主就倾向于雇用更少的劳动力。因此,在劳动力市场,工会是一股最重要的反竞争的力量。他们的所得完全由消费者、非工会工人、失业者、纳税人和企业主买单。

哈耶克在1960年的《自由宪章》中就已经明确解释了工会工人的局部收入暂时较高的原因:“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工人能把工资抬高到自由市场决定的水平之上,仅仅通过限制供给,即阻碍部分劳动力的进入。”

从经济分析的角度看,“赢者通吃”现象的根源,在于竞争者们提供的服务是“共用品”。所谓“共用品”,就是可以让许多人共同享受,而不会互相排斥的“物品”(包括服务)。

有些人喜欢冒险,哪怕赢的机会再弱,但只要赢一次,就能欣喜若狂,经济学家把他们称为“风险爱好者”;另一种人厌恶风险,哪怕输的机会再小,但只要输一次,就痛不欲生,他们是“风险厌恶者”;还有一种人对输赢的态度一样,只要两者机会相等,就不再计较,他们被称为“风险漠视者”。

【笔记】

美国哲学家罗尔斯(j。rawls),因“公平”而盛名远播。他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来证明“公平”是先于一切“公约”的。罗尔斯说,有人生于豪门,有人生于陋室,一切皆出偶然,只能听天由命;但是,在投胎之前,若人们能聚首一堂,他们会达成怎样的协议呢?罗尔斯推断,由于每个人都对自己将来的命运懵然不知,为了规避风险,即使每个人都出于自私,他们也必定会达成一个“公平公约”,即在出生后趋向于“均分”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一切,因为这样能使每个人的平均幸福程度达到最大。

昨天的“结果”影响今天的“机会”,今天的“机会”又影响明天的“结果”,这样环环相扣,谁能分辨“结果平等”和“机会平等”?

资本家争夺容易被剥削的工人的结果,就是这种工人的工资收入上升到与其边际贡献相当的程度。

就拿“基尼指数”来说,这个指数是有的,是个概念,是衡量贫富分化的概念。但是,它的核算方法,五花八门,没有定则;其次,中国国内的统计数字,可用乱七八糟来形容,不能反映真实情况;况且,即使这个指数可以合计出结果,其结果的现实含义,也是学者胡乱强加的。

旅行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至少有两点。

第一点是摆脱旧环境带来的负面联想,因为在你受过伤的地方,一草一木都有可能让你触绪伤怀。

第二点是帮你摆脱工具意识,因为在熟悉的场景里,你看到的一切或多或少都会工具化。

任正非《我们向美国人民学习什么》:“在下世纪初,也许在2005年,真正会产生一次网络革命。光传输与先进的交换技术,使通信费用数十倍地降低。用户、业务的迅猛增长难以预计,必须规模化才能缩短新产品的投入时间。”

【感恩日记】

(一)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二)

晚上9:00后,我看到旁边教室的灯还开着。因为我在几分钟前已经说过一次了(虽然我个人感觉已经过了好长时间了),所以ta离开教室前关灯是大概率事件。

我不好意思再次推开自习室的门,然后我就到了楼下。我想:如果我刚才再次打开门,就是诱导或者说是发出了投射性认同。

(三)

过了一会儿,我看到某行为。我想:如果21:40,那间教室还没有关灯。我就告诉ta,楼梯口附近的小门好像已经被锁了。(最后,一位同学打破了我的观点——他通过那个门出来了)【注】我感知的时间,很不稳定

不一会儿,那间教室没有灯光,我带着“维护自己正确的想法”愉快地慢跑回到了宿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