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则,他说不定敢以下犯上。
刘伯温目睹此景,双手插袖,微闭双眼,心中忧虑。
胡惟庸一向与杨宪不和。
也从未服过杨宪。
为何他突然有如此大的转变?
其中必有蹊跷。
他深知朱元璋提拔杨宪的用意。
目标在于提拔浙东官员,压制淮西党,防止淮西党势力壮大。
当前胡惟庸展现出以杨宪为主导的姿态,这对杨宪并无益处,反而是祸端。
朝中无人能制约杨宪,其结果不言自明。
朱元璋是个手段狠辣之人,凡威胁到皇权者,他宁可错杀也不会放过。
杨宪此刻被捧得极高,注定会惨死。
胡惟庸这一捧杀之计,确实巧妙。
但凭胡惟庸的智谋,难以想出此计,想来是……
刘伯温微微睁眼,望向站在胡惟庸身旁的李善长,李善长面容平静,仿佛置身事外。
这一捧杀之计,太过狠毒,没给杨宪留一丝活路。
刘伯温心中暗叹。
以杨宪的骄横性格,定会中计。
事实也确实如此。
杨宪此刻浑然不知自己已陷入李善长的捧杀之计,满脸得意,傲慢至极,完全不将朝中官员放在眼里。
念及师徒之情,刘伯温决定提醒杨宪。
夕阳西下,刘伯温下班后前往杨宪府邸。
“希望我的提醒,能救他一命。”刘伯温心想。
他打算私下劝诫杨宪。
杨宪府邸外,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前来拜访的人络绎不绝,排成长队。
刘伯温上前,仆人见是刘伯温,连忙热情迎接。
“刘大人在此稍候,请用茶。”
“小人这就去通报老爷。”
仆人前去禀报杨宪。
大厅内,杨宪满面春风地送走一位官员,仆人上前禀报。
“老爷,刘伯温刘大人来了,正在庭院等候。”
杨宪脸上的笑容瞬间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