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宪满面春风,浙东党派官员纷纷响应,赞同其言。
朱元璋俯视杨宪,眉头微蹙,面无表情。近日杨宪愈发活跃,犹如跳梁小丑,令人不悦。若非需其制衡淮西勋贵,何须提拔此人。罢了,既是自己提拔,便只能容忍。
朱元璋目光暗转,扫向李善长、胡惟庸等淮西勋贵官员,心中暗自期待,欲观两党如何争吵不休。
他眼中闪过一丝喜悦。
此刻,胡惟庸站了出来。
来了!
胡惟庸与杨宪素来不合。
他定会与杨宪激烈争吵。
“杨大人此计极为高明。”
“既能解决大明人力过剩的问题,又能利用殖民地廉价的奴隶和土地,让百姓在那里种植棉花,节省成本。”
“臣附议杨大人之计。”
胡惟庸此言一出,全场愕然。
杨宪惊讶地打量着胡惟庸。
胡惟庸转性了?
莫非,他自知斗不过杨宪,所以主动退让?
哈哈,没想到整日与自己对立的胡惟庸,也有退让的一天!
杨宪如饮甘霖,浑身畅快。
脸上洋溢着得意之色。
淮西勋贵与浙东官员面面相觑。
这……
胡惟庸竟主动退让于杨宪?
天,要变了!
上方的朱元璋静待好戏上演,却一脸茫然。他使劲眨了眨眼,看着平静退让的胡惟庸和得意的杨宪,心中波澜起伏。
这剧情,不对!
他想看的不是这个。
他想看的……
然而,其中一人却屈服了。
这还怎么看?!
朱元璋面无表情,凝视着愈发得意、跋扈的杨宪,眼中闪烁着寒光。
连淮西党都屈服了。
看来杨宪势力已大。
竟连淮西党都甘拜下风。
这只肥羊,不能留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