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 第981集 医道传远西域诸国遣使求建医馆分支(第1页)

第981集 医道传远西域诸国遣使求建医馆分支(第1页)

大秦元启十三年秋,咸阳城的金桂香已飘满长街,暮色中的医署却依旧灯火通明。秦斩刚从城外军营演练归来,玄色战甲上还沾着未散的尘土,便见值夜的吏员捧着一卷鎏金镶边的国书匆匆迎上来,声音里带着难掩的激动:“将军!西域诸国遣使抵京,这是他们联名递来的国书,言辞恳切,求咱们在西域建医馆分支!”

秦斩接过国书,指尖触到羊皮卷上细密的汉文与西域文字对照的印记,目光落在“乌孙、大宛、月氏联名恳请”几字上时,眉梢微扬。他转身踏入医署正厅,素问正伏案整理《万国医方集》的增补批注,案头摊开的纸上还画着西域药材“红蓝花”的图谱,听到脚步声抬头,眼中映着烛火的光:“可是西域那边有消息了?前几日还收到敦煌郡传来的信,说乌孙王的母妃旧疾复发,当地巫医治不好,急得派使者往关内赶呢。”

“不止乌孙,”秦斩将国书递到她面前,指尖点了点联名处,“大宛和月氏也掺和进来了。你看他们写的,‘闻大秦医馆能治瘴毒、解蝗灾之困,我西域诸国多有疑难杂症,巫医束手,百姓苦不堪言,愿以良马、玉石为赠,求大秦医者入西域,传医道、建分馆’。”

素问逐字读完,握着笔的手顿了顿,目光飘向窗外——三年前医署编印的《万国医方集》,曾作为国礼赠给西域诸国,当时只当是文化交流,没承想竟真让西域人记在了心里。她想起去年徐福从海外带回的热带药材种子,如今在岭南试种已成规模,若能在西域建医馆,不仅能救当地百姓,还能打通西域药材贸易的新通道,补足大秦药材库中“肉苁蓉”“锁阳”这类耐旱药材的缺口。

“这事得跟陛下奏请,”秦斩见她若有所思,便知她也动了心,“不过西域不比中原,路途遥远且部落林立,建分馆怕是要费些周折。明日早朝我递奏折,你也准备下,若陛下问起医馆选址、派谁去驻馆,咱们得有个章程。”

次日早朝,咸阳宫的玉阶下,秦斩将西域国书呈给嬴政时,满朝文武皆有哗然。兵部尚书率先出列,眉头紧锁:“陛下,西域乃蛮荒之地,巫风盛行,我大秦医者去了恐受排挤。且从咸阳到乌孙,需经千里戈壁,粮草、药材运输都是难题,万一遇着匈奴袭扰,岂不是让医者白白送命?”

“尚书此言差矣,”秦斩上前一步,声音掷地有声,“三年前草原雪灾,臣带粮药驰援,如今草原部落年年供珍稀药材;去年高句丽遣使送子弟入学堂,如今外族学员已能治本族病患。医道无国界,西域百姓受苦,我大秦若能伸以援手,不仅能显我大秦天威,还能让西域诸国心向大秦,断匈奴拉拢之意。至于运输与安全,臣愿请命,派禁军护送医者,再从敦煌郡调粮草接应,保万无一失。”

嬴政指尖摩挲着国书边缘,目光扫过殿内群臣,最终落在一直沉默的素问身上:“素问副署长,医馆事务你最清楚,若在西域建分馆,你有何想法?”

素问躬身行礼,声音清亮:“回陛下,臣以为,西域建馆需分三步走。第一步,先派医队随使者去西域诸国巡查,摸清当地常见病症、药材分布,避免盲目建馆;第二步,选敦煌郡作为中转点,建药材储备库,方便后续补给;第三步,从学堂挑选熟悉西域语言、且有临床经验的弟子驻馆,再带些《万国医方集》和净水丹,应对当地可能出现的水源污染、传染病等问题。”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臣还听说,大宛有‘天马’,日行千里,若能与他们约定,以医道换良马,既能提升我大秦骑兵战力,又能让西域诸国更愿配合建馆之事。”

嬴政闻言大笑,拍案道:“好一个‘医道换良马’!素问你心思缜密,秦斩你勇武有谋,此事便交予你们二人负责。三日后,朕在咸阳宫设宴,接见西域使者,你们也一同前来,与使者敲定具体事宜。”

三日后的咸阳宫宴上,西域使者们身着各色锦袍,看到秦斩与素问入殿时,纷纷起身行礼。乌孙使者捧着一只镶嵌宝石的银盒,上前递到秦斩面前:“将军,三年前草原雪灾,您的恩情我们一直记着。这是我乌孙王珍藏的‘天山雪莲’,可治百寒之症,今特来献给大秦,只求大秦医者能去乌孙,救救我族百姓。”

大宛使者也不甘落后,双手奉上一卷羊皮地图:“这是大宛至咸阳的路线图,标注了沿途的水源和绿洲。我大宛王说了,若大秦愿在大宛建医馆,我们愿出五百匹天马,还会派士兵护送医馆物资,绝不让匈奴人扰了大秦医者的事。”

素问接过地图,指尖拂过上面密密麻麻的标注,温声道:“各位使者放心,我大秦医者定会尽快随你们前往西域。明日我会派十名弟子,先随各位去巡查,他们每人都带了急救药材和诊疗手记,若途中遇到病患,也能先救治。”

宴罢,秦斩与素问回到医署,连夜召集学堂弟子挑选驻馆人选。烛火下,弟子们争相报名,其中一个名叫李墨的弟子尤为踊跃——他曾随秦斩去过草原,熟悉游牧民族的习俗,还学过几句西域话。“将军、副署长,我去!”李墨举起手,眼中满是坚定,“上次在草原,我见着牧民们得了病只能靠巫医跳大神,心里就不是滋味。这次去西域,我一定把大秦的医道传好,不让百姓再受病痛折磨!”

素问看着他,点了点头:“李墨,你经验丰富,这次就由你带队。记住,去了西域,不可强推大秦医术,要多听当地百姓的说法,若遇到不明白的病症,及时写信回来,我们会根据你的描述调整诊疗方案。”

秦斩则从兵器库调来二十套轻便铠甲,分给选中的弟子:“西域不比中原,你们既要治病,也要注意安全。这铠甲能防箭矢,遇到危险时别逞强,先护住自己,敦煌郡的禁军会随时接应你们。”

五日后,咸阳城外的十里长亭,李墨带着九名弟子,牵着装满药材、医书的马车,与西域使者一同启程。秦斩站在亭下,望着车队渐渐消失在戈壁的方向,对身边的素问道:“这一去,少则半年,多则一年,不知他们会不会遇到麻烦。”

素问望着远方的沙尘,轻声道:“医道传远本就不易,可只要能救西域百姓,这点麻烦算什么。你看,去年我们在高句丽建的医馆,如今已能独立诊治病患;草原的药材贸易也越来越顺,再过几年,西域的医馆定会像中原一样,遍地开花。”

话音刚落,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一名驿卒手持公文疾驰而来,翻身下马禀报道:“将军、副署长!敦煌郡传来急信,说月氏境内爆发‘沙疹’,患者浑身起红疹,高烧不退,当地巫医说是‘鬼神降罪’,要烧死病患!”

秦斩脸色一沉,接过公文快速扫过,递给素问:“月氏离敦煌最近,若不尽快救治,疫情怕是要蔓延到我大秦边境。你即刻调敦煌郡储备库的‘清热散’和净水丹,我带禁军连夜出发,赶在李墨他们之前去月氏,先控制住疫情。”

素问点头,转身便去安排药材调运。秦斩回到军营,点了五百名精锐禁军,备好粮草和战马,当夜便出了咸阳城。夜色中的戈壁,马蹄声踏碎了寂静,秦斩望着头顶的星辰,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绝不能让疫情夺走西域百姓的性命,更不能让大秦的医道,在西域刚起步就折戟沉沙。

十日后,秦斩的军队抵达月氏边境。远远便见月氏的部落外,巫医正举着火把,围着几个被绑在木桩上的病患,嘴里念念有词。部落里的百姓们跪在地上,不敢抬头,只有几个年轻的牧民,眼中满是不甘,却又不敢反抗。

“住手!”秦斩一声大喝,率军冲了过去。巫医见突然来了一队秦军,吓得手中的火把掉在地上,却仍强撑着喊道:“这是鬼神降罪,你们别过来,不然鬼神会迁怒于你们!”

秦斩翻身下马,走到被绑的病患面前,见他们浑身通红,嘴唇干裂,显然是高烧缺水所致。他拔出剑,斩断绳索,对身后的禁军道:“快,把病患抬到帐篷里,给他们喂净水丹,再敷上清热散!”

月氏部落的首领闻讯赶来,见秦斩在救治病患,又惊又怒:“你是谁?竟敢坏我族的规矩!巫医说了,这些人是被鬼神诅咒的,救了他们,整个部落都会遭殃!”

“我是大秦护医将军秦斩,”秦斩直视着他,声音铿锵,“什么鬼神诅咒,这不过是‘沙疹’,是因为你们喝了受污染的水源,又受了风沙侵袭才得的病。我大秦的医馆,能治好他们!若治不好,我任凭你们处置;若治好了,你便要答应我,让大秦医者在月氏建馆,教你们如何预防疫病,如何治病救人。”

首领犹豫了,目光落在那些被抬进帐篷的病患身上——其中有他的侄子,他实在不忍心看着侄子被烧死。“好,我信你一次!”首领咬了咬牙,“若你能治好他们,我月氏愿全力配合大秦建医馆!”

秦斩立刻让禁军搭起临时医帐,将带来的清热散熬成汤药,给病患喂下,又用净水丹净化了部落的水源。三日之后,那些病患的红疹渐渐消退,高烧也退了下去,能坐起来喝水吃饭了。

部落里的百姓们见了,纷纷围到医帐外,对着秦斩跪拜:“大秦将军,您是活菩萨啊!求您让大秦医者留下来,教教我们怎么治病吧!”

巫医见自己的谎言被戳穿,趁乱想逃跑,却被禁军抓住。首领气得一脚踹在他身上:“你这骗子,差点害了我族百姓!从今往后,我月氏再不信巫医,只信大秦医道!”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马车的声音,李墨带着弟子们赶来了。看到秦斩,李墨又惊又喜:“将军,您怎么来了?我们还以为要到月氏部落才能见到您呢!”

“这里疫情刚控制住,你们来得正好,”秦斩拍了拍他的肩膀,“先在这部落里建个临时医点,给百姓们做个体检,看看还有没有潜伏的病患。我已经跟月氏首领说好,他们会全力配合咱们建馆,后续的物资,敦煌郡会陆续送来。”

李墨点点头,立刻带着弟子们忙碌起来——有的给百姓诊脉,有的教百姓如何净化水源,有的则拿出《万国医方集》,给部落里的年轻人讲解简单的诊疗知识。月氏首领站在一旁,看着弟子们耐心细致的样子,心中满是感激,对秦斩道:“大秦医道,果然名不虚传。我这就写信给其他西域诸国,让他们都快点跟大秦定下建馆的事,别再让百姓受苦了。”

夕阳下,临时医点的帐篷前,百姓们排着队,脸上满是期待。秦斩望着这一幕,想起当初在草原雪灾中救治牧民的场景,又想起素问在医署里伏案编医书的模样,心中忽然涌起一股暖流——大秦的医道,正像这戈壁上的种子,在西域的土地上,慢慢生根发芽。

几日后,月氏首领的信送到了乌孙、大宛等国。各国国王见月氏的“沙疹”被大秦医者治好,纷纷加快了与大秦的建馆协商。李墨则带着弟子们,从月氏出发,一路向西,每到一个部落,便建临时医点,救治病患、传授医道。

咸阳城的医署里,素问收到李墨发来的书信,信中详细描述了西域的病症、药材分布,还附了一张西域药材的草图。她拿着书信,走到秦斩面前,笑着道:“你看,李墨他们进展顺利,乌孙王已经答应,把天山脚下的一块平地给咱们建医馆,还愿意派工匠帮忙。大宛那边,也在准备天马,说等医馆建成,就送过来。”

秦斩接过书信,看着上面李墨歪歪扭扭的字迹,眼中满是欣慰:“好,等西域的医馆建起来,咱们再派些有经验的老医者过去,带带当地的学徒。用不了几年,西域百姓就能自己治病,再也不用怕巫医和疫病了。”

窗外的金桂香依旧浓郁,医署的烛火再次亮到深夜。素问伏案修改着《万国医方集》的增补版,在西域药材的章节里,又添上了“天山雪莲”“红蓝花”的注解;秦斩则在地图上,标注着西域医馆的选址,从月氏到乌孙,从大宛到龟兹,一条蜿蜒的医道,正慢慢在西域的土地上延伸。

大秦的医道,不仅治好了中原百姓的病,更要跨越千山万水,去救治西域的百姓。这一路或许会有风沙,会有匈奴的袭扰,会有文化的差异,但只要医者心中有仁心,手中有医道,这条路就会一直走下去,直到医道传遍天下,百姓再无病痛之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