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三年初秋,晨光刚漫过青云书院的飞檐翘角,院外的青石路上已响起错落的脚步声。苏文清站在藏书楼前的银杏树下,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袖中半块残墨,目光掠过院中忙碌的人群——执事们正将朱红绸布覆在新筑的礼台上,学徒们捧着青瓷礼器穿梭,连廊下悬着的“青云书院”旧木匾,都被擦拭得泛出温润的光。
“先生,时辰快到了,国子监的仪仗该过石桥了。”学徒阿砚跑过来,额角沾着细汗,手里攥着份烫金的请柬,“按您昨儿定的章程,学子们已在泮池边列好队,只等钦差大人来。”
苏文清点点头,理了理身上的素色锦袍。这青云书院是他十年前在废墟上重建的,初时只有三间破屋、二十来个寒门子弟,如今竟能惊动朝廷派钦差来赐匾额,连他自己都觉得像场梦。正想着,院外忽然传来一阵整齐的马蹄声,伴着铜锣轻响,阿砚眼尖,指着东边的石桥喊:“来了!是钦差的仪仗!”
苏文清快步迎出去,只见一队身着绯色官服的侍卫开路,中间一顶八抬大轿缓缓行来,轿旁跟着几位穿青袍的国子监官员,为首那人面白无须,正是当朝礼部侍郎周彦昌。待轿停稳,周彦昌跨步下轿,目光扫过书院门庭,脸上露出几分赞许:“苏院长,久仰青云书院学风醇厚,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周大人谬赞,”苏文清拱手行礼,“书院能有今日,全赖朝廷扶持。大人一路劳顿,快请入内歇息。”
周彦昌却摆了摆手,指了指轿后跟着的两个内侍:“陛下念及书院培育人才,特赐‘崇文兴教’匾额一方,今日开学大典,正好当着全体学子的面授予你,也好激励他们勤勉向学。”
说话间,两个内侍已捧着一方红绸裹着的匾额走上前,那匾额材质似是上等楠木,边角雕刻着缠枝莲纹,虽隔着绸布,仍能看出规制不凡。苏文清心中一热,忙躬身道:“臣代青云书院全体师生,谢陛下隆恩!”
此时泮池边的学子们已按捺不住好奇,纷纷踮着脚张望,见钦差大人要亲自赐匾,更是鸦雀无声,连风吹过荷叶的声音都清晰可闻。周彦昌见状,笑着对苏文清说:“既已备好,便开典吧,莫让孩子们等急了。”
苏文清应了声,转身对身后的执事点头。片刻后,编钟声在院中响起,清脆的声响穿透晨雾,学子们按着辈分排着队,缓步走向礼台。为首的是年过弱冠的老生,身着青布长衫,腰束布带;后面跟着的少年们,虽衣着朴素,却个个身姿挺拔,眼神里满是期待。
礼台设在书院正厅前的广场上,台前摆着三张案几,中间一张铺着明黄缎布,正是用来放御赐匾额的。周彦昌走上礼台左侧的位置,苏文清站在右侧,待学子们尽数站定,执事高声唱喏:“青云书院开学大典,始!”
先是祭孔仪式,苏文清捧着香烛走向正厅中的孔子画像,三拜九叩后,将香烛插入香炉。青烟袅袅升起,学子们跟着躬身行礼,动作整齐划一。周彦昌站在一旁看着,眼中闪过一丝动容——他去过不少官办书院,这般郑重又真诚的祭孔仪式,倒是少见。
祭孔毕,便到了赐匾环节。两个内侍捧着匾额走到礼台中央,周彦昌上前一步,亲手揭开红绸。刹那间,阳光洒在匾额上,“崇文兴教”四个鎏金大字熠熠生辉,笔法浑厚有力,正是当今圣上的御笔。台下学子们见状,齐齐发出一声惊叹,随即纷纷跪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周彦昌待众人起身,拿起案上的圣旨,展开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青云书院兴办十载,育寒门子弟数百,学风清正,堪为表率。今赐匾额‘崇文兴教’,望苏文清率全体师生,恪守初心,培育栋梁,以助社稷……”
圣旨读罢,苏文清再次跪地接旨,双手接过那方匾额时,只觉分量沉甸甸的——这不仅是块楠木匾额,更是朝廷对青云书院的认可,是无数寒门学子改变命运的希望。他起身时,眼角有些湿润,对着周彦昌深施一礼:“苏某定不辱陛下所托!”
周彦昌笑着扶起他,转头对台下的学子们说:“你们能在青云书院求学,是天大的福气。陛下虽在宫中,却时刻记挂着天下学子,今日这匾额,既是赐给书院的,也是赐给你们每一个人的。若你们能勤勉读书,将来考中功名,便是对陛下、对书院最好的回报。”
台下的学子们听得热血沸腾,一个穿着补丁衣服的少年高声道:“请大人放心!我等定当不负陛下厚望,不负先生教诲!”话音落,其他学子也跟着附和,声音响彻云霄,连院外的梧桐叶都被震得轻轻颤动。
周彦昌见状十分欣慰,又与苏文清说了些鼓励的话,便提出要参观书院。苏文清连忙引路,带着他穿过连廊,来到藏书楼。楼内书架林立,摆满了各类典籍,既有朝廷颁下的《四书章句集注》,也有苏文清四处寻访来的孤本。周彦昌随手抽出一本,见书页上满是学子们的批注,字迹工整,忍不住赞道:“苏院长,你这藏书楼虽不及国子监恢弘,却比国子监多了几分生气。”
“大人过奖了,”苏文清笑道,“寒门学子读书不易,每一本书都当珍宝,自然会用心批注。”
两人正说着,阿砚忽然跑进来,神色有些慌张:“先生,周大人,外面来了个老农,说要找他儿子,还说……还说要让他儿子回家种地。”
苏文清一愣,周彦昌也皱起眉:“开学大典之日,怎会有老农来闹事?走,去看看。”
两人快步走出藏书楼,只见礼台旁围了一圈人,中间站着个穿着粗布短打的老农,手里攥着个布包,身旁站着个少年,正是今年刚入学的学子李三郎。李三郎低着头,眼圈通红,双手紧紧攥着衣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