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诊室里的叹息
秋老虎赖在九月的山坳里不肯走,县医院眼科诊室的吊扇转得有气无力,风里裹着股挥不散的闷热。李为民刚摘下沾满碘伏的手套,门外就传来一阵拖沓的脚步声,掺着个老太太的咳嗽,每一声都像从枯木缝里挤出来的。
“李医生,您再给看看?”进来的是邻村的王老汉,脊梁弯得快贴到膝盖,手里攥着个洗得发白的蓝布包,身后跟着他老伴赵大娘。老太太眼睛闭着,双手紧紧抓着老汉的衣角,另一只手还护着胸口,咳嗽时整个人都在抖。
李为民赶紧起身搬椅子:“大娘坐,怎么又不舒服了?”
赵大娘摸索着坐下,声音哑得像砂纸磨过:“这眼睛啊,越来越黑了,白天也跟摸黑似的,昨天煮糊糊差点把锅烧干。”她抬手想揉眼睛,被李为民轻轻拦住——那双眼睑已经肿得发亮,眼白上布满血丝,角膜上蒙着一层灰蒙蒙的翳,是典型的白内障晚期症状。
李为民拿手电筒照了照,眉头又紧了紧:“大娘,您这白内障得尽快做手术,再拖下去可能会引发青光眼,到时候连光感都没了。”
王老汉的头垂得更低了,蓝布包被他攥得变了形:“李医生,俺们知道……可上次您说手术费加住院费得三千多,俺家那几亩玉米刚卖了一千二,还得留着给老婆子抓药治咳嗽。这眼睛……俺们再等等,等明年收成好点……”
“等不了啊!”李为民急得声音都提高了些,又赶紧放柔,“白内障越拖越重,到时候手术难度也大。您要是信我,我给您想办法。”
他想起上周县卫健委开的会,说省红十字会联合眼科医院搞了个“光明工程”,专门给贫困地区的白内障患者免费做手术,耗材和手术费全免,只需要承担少量住院伙食费。当时他还跟同事说这政策好,没想到这么快就有患者用得上。
王老汉猛地抬起头,眼里满是不敢信:“真……真有免费的手术?李医生,您没骗俺?”
“没骗您!”李为民拿出手机翻出政策文件给老两口看,“您看,这是省里的文件,只要符合条件,拿着低保证或者村里开的贫困证明,就能报名。我明天帮您联系市里的医院,看看什么时候能安排手术。”
赵大娘的手紧紧抓住李为民的胳膊,眼泪顺着眼角往下淌:“李医生,您真是俺们的救命恩人啊!俺还以为这辈子都看不见俺家老汉,看不见俺那孙娃了……”
李为民帮老太太擦了擦眼泪,心里也热乎:“大娘,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国家的政策好。您放心,做完手术,保证您能看清孙娃的脸蛋。”
送走老两口,李为民坐在诊室里没动。窗外的阳光斜斜照进来,落在墙上“医者仁心”的匾额上。他想起自己刚分配到县医院时,看到好多老人因为没钱治眼,一辈子就困在黑暗里,心里总不是滋味。现在有了这政策,他得让更多人知道,不能让好政策卡在“没人说”这道坎上。
二、山路上的宣传
第二天一早,李为民跟院长请了假,带着宣传册和登记表,骑着他那辆旧摩托车往山里去。县医院管的片区大,有十几个行政村散在山坳里,最远的核桃坪村离县城有四十多里地,全是盘山土路。
刚出县城,天就阴了下来,风里带着雨味。同事劝他等天晴再去,他却说:“早一天让老人知道,就能早一天安排手术,别等雨停了,耽误事。”
摩托车在土路上颠簸着,车轮碾过碎石子,溅起一路尘土。走到一半,雨点真的砸了下来,豆大的雨点打在头盔上“砰砰”响。李为民把宣传册裹在雨衣里,放慢车速,眼睛紧紧盯着前方的路——这山路雨天滑,去年就有个村民骑摩托摔进了沟里。
好不容易到了第一个村——杨家湾。村支书杨建国正在村口的小卖部抽烟,看到浑身是泥的李为民,赶紧迎上来:“李医生,这下雨天你咋来了?快进来躲躲雨。”
“杨支书,我来给大伙说个好消息。”李为民把湿漉漉的雨衣脱下来,从里面掏出宣传册,“省里有个‘光明工程’,给贫困老人免费做白内障手术,我来登记下村里符合条件的人。”
杨建国眼睛一亮:“免费做手术?这可是大好事!俺们村张老太、刘大爷都有白内障,天天念叨看不见东西。我这就去敲锣,把大伙叫到村部来。”
村里的铜锣一响,没多久村部就挤满了人。李为民站在八仙桌前,拿着宣传册一条一条讲政策,还现场给老人检查眼睛。有个叫刘满仓的老人,五年前就看不清东西,儿子在外地打工,他一个人在家,连做饭都得摸着来。听说能免费手术,老人拉着李为民的手直哆嗦:“李医生,俺这眼睛还能好?俺还想看看俺儿子寄回来的照片呢。”
李为民帮他检查完,笑着说:“刘大爷,您这白内障不算最重的,做完手术肯定能看清照片。您现在就回家拿身份证和贫困证明,我给您登记上。”
雨停的时候,李为民已经登记了八个患者。他顾不上喝口热水,又骑着摩托车往核桃坪村去。山路更难走了,有些地方积了水,摩托车陷在泥里,他得下来推着走。等赶到核桃坪村时,天已经擦黑,他的裤腿和鞋子全是泥,脸上也沾了不少土,活像个泥人。
村主任老周看着他这模样,眼圈都红了:“李医生,您这是何苦呢?明天来不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