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 第733集 基业扩张借新政机遇拓版图(第1页)

第733集 基业扩张借新政机遇拓版图(第1页)

第一章:政策东风至

2003年春,海城的海风还带着料峭寒意,林氏集团总裁林舟的办公室里却暖意融融。他指尖夹着一份刚印发的《海城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2003-2010)》,纸张边缘已被反复摩挲得发毛。办公桌对面,集团战略部总监陈默正汇报最新整理的政策要点,声音里藏着难掩的兴奋:“林总,这次新政明确提出‘重点扶持冷链物流、跨境电商、科技服务三类业态’,还给出了三项实打实的优惠——土地出让金返还20%、前三年企业所得税减半、跨境通关效率承诺48小时内办结。”

林舟抬手打断他,目光落在文件中“冷链物流”四个字上,指腹轻轻敲击桌面:“去年咱们在城郊拿的那块地,原本计划建普通仓储中心,现在看来得改方案了。”他起身走到落地窗前,望着楼下车水马龙的街道,思绪飘回半年前的一次调研——当时海城生鲜市场因冷链设施不足,每年损耗率高达25%,进口水果从港口到商超,竟要经过三道常温转运,不少商户抱怨“利润全耗在烂掉的货里”。

陈默立刻领会:“您是想把那块地改造成区域冷链枢纽?可这样一来,初期投资得追加3000万,超出原预算40%。”林舟转身,从抽屉里拿出一份市场调研报告,甩在桌上:“你看看,市商务局的数据显示,未来五年海城冷链需求年增速会突破15%,现在不抢布局,等政策红利被分食完,咱们再想进场就难了。”他顿了顿,语气斩钉截铁,“通知财务部,明天开始协调银团贷款,优先保障冷链项目;另外,让跨境电商部准备材料,下周我要亲自带队去商务局,争取成为新政试点企业。”

第二章:破局遇难题

一周后,林氏集团跨境电商部的申请材料被打回,理由是“缺乏成熟的海外仓储网络,不符合试点企业‘具备跨境供应链整合能力’的要求”。部门总监张悦拿着驳回通知,脸色难看地走进林舟办公室:“林总,商务局的人说,咱们目前只在香港有个小型中转仓,没法满足‘72小时内送达欧美主要城市’的服务标准,建议咱们要么跟海外仓企业合作,要么放弃试点申请。”

林舟捏着通知纸,指节微微泛白。他知道,放弃试点意味着错失税收优惠和通关便利,而跟第三方合作,又会让跨境业务的核心环节受制于人。正思忖间,办公室门被推开,集团法务部经理赵磊匆匆进来,带来另一个坏消息:“城郊那块地的规划调整遇到阻力,周边三个村子的村民担心冷链车噪音影响生活,集体拒绝签署征地补充协议,项目开工时间可能要推迟。”

接连两个难题砸下来,会议室里的气氛瞬间凝重。当天下午,林舟带着陈默、张悦直奔城郊地块,刚到村口就被十几个村民围住。为首的老村长拄着拐杖,语气强硬:“林总,不是我们不讲理,你们建冷链仓,24小时不停工,货车来来往往,我们晚上还能睡个安稳觉吗?再说,征地补偿款虽然给了,但后续就业问题怎么解决?总不能让我们守着仓库喝西北风吧?”

林舟没有急着辩解,而是跟着老村长走进村委会,搬了把小板凳坐在村民中间。他掏出笔记本,一笔一划记录大家的诉求:“噪音问题,我们可以在仓库周边建5米宽的隔音绿化带,货车进出时间限定在早6点到晚10点;就业方面,冷链仓建成后需要200名仓储管理员、分拣员,优先录用本村村民,还会跟职业院校合作,免费培训冷链技术工种。”他抬头看向众人,眼神诚恳,“我知道大家担心生活受影响,但这个冷链仓建成后,咱们村的农产品也能通过冷链运到全国,比如王大叔家的草莓,以前只能在本地卖,以后隔天就能送到北京、上海的超市,价格能翻一倍。”

村民们交头接耳,神色渐渐松动。老村长沉默片刻,拍了拍林舟的肩膀:“林总,我们信你这一回,要是后续承诺没兑现,我们还会来找你。”

解决了征地问题,林舟马不停蹄地处理跨境电商的难题。他想起三个月前在行业峰会上认识的海外仓运营商刘凯,对方在德国、美国都有大型仓储中心。当晚,林舟就订了飞往深圳的机票,第二天一早就出现在刘凯的办公室。

“林总,你这千里迢迢过来,是想跟我谈合作?”刘凯递过一杯咖啡,笑容里带着审视。林舟直言不讳:“我需要你的海外仓资源,作为交换,林氏可以开放国内的冷链网络,帮你把海外商品快速分发到二三线城市。”刘凯盯着他看了半晌,突然笑出声:“你这算盘打得够精,不过,我对你们的冷链网络确实感兴趣。这样,先试点三个月,要是合作顺畅,咱们再签长期协议。”

第三章:版图初成型

2003年秋,林氏集团的城郊冷链枢纽正式开工,同时,与刘凯合作的跨境电商试点申请也顺利通过。开工仪式上,海城商务局局长亲自到场致辞,称赞林氏“精准把握新政方向,为本土企业树立了标杆”。林舟站在奠基碑前,看着挖掘机扬起第一铲土,心里却没有丝毫放松——他知道,扩张的脚步不能只停在海城。

这年冬天,林舟带队前往邻省的江城考察。江城是中部地区的交通枢纽,新政中提到的“区域冷链互联互通”政策,在江城的落地力度比海城更大。在江城商务局的引荐下,林舟见到了当地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负责人赵刚。

“林总,江城的农产品年产量超过800万吨,但冷链覆盖率还不到10%,很多蔬菜运到北方,得先在常温仓库放几天,损耗率能达到30%。”赵刚领着林舟参观市场,指着一堆蔫掉的青椒叹气,“要是能有个大型冷链仓,咱们的蔬菜就能卖到更远的地方。”林舟眼前一亮,当即提出合作方案:“林氏出资金和技术,负责建设冷链仓和运营;你们出场地,负责整合本地农产品资源,利润按6:4分成。”赵刚犹豫了一下:“这个方案听起来不错,但江城的土地政策跟海城不一样,土地出让金返还需要通过市政府的专项审批,可能要等几个月。”

林舟却觉得这是个机会:“等没问题,我们可以先成立筹备组,提前对接本地农户和物流企业,等土地审批下来,立刻开工。”他心里清楚,新政的红利窗口期不会太长,只有提前布局,才能在区域竞争中占据主动。

2004年春节刚过,林氏集团与江城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合作项目正式签约。与此同时,海城的冷链枢纽也进入了收尾阶段,第一批冷链车开始投入运营。张悦带着跨境电商部的团队,利用与刘凯合作的海外仓,成功将第一批海城海鲜发往德国,从下单到送达,只用了68小时,比新政要求的72小时还快了4小时。

这年夏天,林氏集团的冷链网络已覆盖海城、江城两座城市,跨境电商业务的月交易额突破5000万元。在半年一次的集团战略会议上,陈默汇报最新数据:“得益于新政的税收优惠和土地返还,咱们上半年的净利润同比增长了35%,其中冷链和跨境电商两大板块贡献了60%的增量。”

林舟坐在主位上,手指轻轻敲击桌面。他看着ppt上不断扩张的业务版图,突然开口:“下一步,咱们要进军科技服务领域。新政里提到的‘科技服务平台建设补贴’,咱们不能错过。”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的高管,“陈默,你牵头做调研,看看海城的中小企业在技术研发上有哪些痛点;张悦,跨境电商这边积累的数据分析能力,可以整合到科技服务平台里,帮中小企业做市场预测。”

第四章:危机藏新机

2004年秋,林氏集团的科技服务平台刚上线不久,就遭遇了“信任危机”。有几家中小企业反映,平台提供的市场分析报告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大,甚至导致一家服装厂误判流行趋势,积压了5000件滞销服装。消息传到网上,不少网友质疑林氏“借新政圈钱,根本没有真实的科技服务能力”。

林舟立刻成立专项小组,调查问题根源。结果显示,平台使用的数据分析模型,主要基于跨境电商的消费数据,没有充分整合本地中小企业的行业数据,导致预测结果出现偏差。“这是我们的问题,不能怪客户。”林舟在小组会议上明确表态,“第一,全额赔偿服装厂的损失;第二,暂停平台的收费服务,免费为客户提供三个月的优化版报告;第三,跟市科技局合作,接入他们的行业数据库,完善分析模型。”

就在林舟处理科技服务平台危机时,海城突然出台了新政的补充条款——“对冷链企业的能耗标准提出更高要求,2005年底前,所有冷链仓的单位能耗必须降低15%,否则取消税收优惠。”这个消息让林氏的冷链团队陷入恐慌,因为目前海城冷链枢纽的能耗水平,比新标准还高出8%。

“要是达不到标准,咱们每年要多交2000万的企业所得税。”冷链部总监王强急得满头大汗,“现在改造的话,需要更换所有的制冷设备,至少要花1500万,还得停工一个月,会影响客户的货物储存。”

林舟却从危机中看到了机遇。他想起不久前参加的一场新能源论坛,有企业介绍了“光伏+冷链”的模式,利用屋顶光伏发电满足冷链仓的部分用电需求,既能降低能耗,又能享受新能源补贴。“王强,你立刻联系光伏企业,测算在冷链仓屋顶安装光伏板的可行性;另外,跟市发改委对接,看看新能源项目能不能申请额外的补贴。”

一个月后,林氏集团的冷链仓屋顶铺上了总面积达1万平方米的光伏板,每年可发电120万千瓦时,不仅满足了能耗降低15%的要求,还能剩余20万千瓦时的电量并网销售。与此同时,科技服务平台也完成了升级,接入市科技局的行业数据库后,分析报告的准确率从原来的70%提升到了92%,之前投诉的服装厂,通过新的市场预测,成功推出了一款畅销外套,不仅消化了库存,还实现了200万的利润增长。

第五章:扩张无止境

2005年春节,林氏集团召开年度总结大会。林舟站在台上,身后的大屏幕展示着集团的业务版图:冷链网络已覆盖海城、江城、申城三座城市,拥有5个大型冷链枢纽;跨境电商业务的海外仓数量增加到8个,覆盖欧美主要国家;科技服务平台服务的中小企业超过500家,成为海城科技局推荐的“重点服务平台”。

“过去两年,咱们借着新政的东风,实现了从单一物流企业到‘冷链+跨境电商+科技服务’综合服务商的转型。”林舟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整个会场,“但这只是开始,新政的红利还在释放,下一步,咱们要向西部城市扩张。”他指向大屏幕上的一张中国地图,上面用红色圆点标注出几个西部城市,“成都、重庆、西安这三个城市,新政中被定位为‘西部冷链枢纽节点’,土地和税收优惠比东部更优惠,咱们要在今年内完成这三个城市的冷链仓布局。”

散会后,陈默拿着一份西部城市的调研数据找到林舟:“林总,成都的土地出让金返还比例达到30%,比海城还高10%,但当地的物流配套还不完善,可能需要咱们自己建设货运专线。”林舟点点头:“配套不完善正好,咱们可以提前布局,把物流专线和冷链仓结合起来,形成‘仓运一体化’的优势。另外,跨境电商这边,要跟西部的外贸企业合作,把当地的特色产品,比如四川的水果、陕西的苹果,通过咱们的海外仓卖到国外。”

2005年夏,林氏集团在成都的冷链仓正式开工建设,同时,与重庆的一家外贸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负责将重庆的摩托车配件通过跨境电商平台销往东南亚。在西安,林氏的科技服务平台也落地运营,针对当地的制造业企业,推出了“技术研发+市场分析”的定制化服务。

这年秋天,海城商务局组织了一场“新政实施两周年成果展”,林氏集团作为典型案例参展。展台上,播放着林氏冷链仓、海外仓、科技服务平台的宣传片,吸引了不少外地企业前来咨询合作。林舟在展台前接待了一位来自兰州的企业家,对方希望能引进林氏的冷链模式,解决兰州牛羊肉的外运问题。

“兰州是新政中提到的‘西部特色农产品冷链试点城市’,咱们可以合作建设一个牛羊肉专用冷链仓。”林舟递给对方一份合作方案,“林氏出技术和资金,你们出本地资源,共同打造‘兰州牛羊肉’的品牌,通过咱们的冷链网络和跨境电商平台,卖到全国甚至国外。”

企业家接过方案,翻了几页,兴奋地说:“要是能成,兰州的牛羊肉就能摆脱‘只能在西北卖’的局限了。”林舟笑着点头:“新政给了咱们机会,就看谁能抓住。基业扩张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只要跟着政策方向走,不断调整步伐,就一定能把版图越做越大。”

夕阳透过展厅的窗户,洒在林舟的身上,他望着展台上不断播放的宣传片,眼神坚定——在新政的东风下,林氏集团的扩张之路,还有更远的地方要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