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 第720集 山洞秘藏竟是医械与兵甲(第1页)

第720集 山洞秘藏竟是医械与兵甲(第1页)

林野的登山镐第三次砸在岩壁上时,碎石簌簌落下,露出了一道深约指节的缝隙。风裹着潮湿的霉味从缝隙里钻出来,带着不同于山间草木的冷硬气息——这不是自然形成的岩石断层,更像是人为封堵的痕迹。

“找到了!”身后的苏芮快步上前,指尖抚过缝隙边缘,指腹蹭到了残留的石灰粉末,“你看,这岩石表面有打磨过的痕迹,还有石灰残留,肯定是有人故意把洞口封死的。”

两人所在的位置是青峦山北坡的断崖下,半个月前林野在整理祖父留下的旧日记时,发现了一张夹在页脚的泛黄地图。地图用朱砂标注着“青峦北麓,藏甲洞”的字样,旁边还画着一个奇怪的符号:交叉的手术刀与短刀,下方垫着一片橄榄叶。祖父曾是抗战时期的战地医生,日记里只零星提过“为护宝物,匿于深山”,却没说清“宝物”究竟是什么。更让林野在意的是,日记最后几页反复提到一个名字——“秦斩”,说此人“忠勇过人,曾护医械渡险滩”,可关于秦斩的更多信息,却再无记载。

林野握紧登山镐,顺着缝隙用力撬动。金属与岩石碰撞的闷响在山谷间回荡,他额角渗出细汗,手臂因持续发力而微微发酸。随着“咔嚓”一声脆响,岩壁外层的封石终于松动,露出了一个仅容一人弯腰进入的洞口。苏芮立刻打开强光手电,光柱穿透黑暗,照亮了一条向下延伸的石阶,石阶上覆盖着厚厚的灰尘,却没有杂草或蛛网——显然,曾有人定期清理这里,只是最近几年才断了痕迹。

“小心点,台阶可能不稳。”林野率先迈步,手电光扫过两侧的岩壁,发现墙壁上每隔几步就嵌着一个凹槽,凹槽里残留着蜡烛燃烧后的蜡油。走了约莫三十级台阶,前方突然开阔,一个约五十平米的石室出现在眼前,空气中弥漫着陈旧金属与草药混合的味道,让人瞬间想起那些战火纷飞的年代。

强光手电的光柱扫过石室,两人同时倒吸一口凉气。

石室左侧的石台上,整齐排列着数十件金属器械。最前排是手术刀、止血钳、骨锯,刀刃虽蒙着薄锈,却依然能看出锋利的轮廓,刀柄处大多缠着深色布条,显然是为了方便握持;中间一排是注射器、输液瓶——那是玻璃材质的老式盐水瓶,瓶身上还印着模糊的“战地医院”字样,部分瓶子里仍残留着淡黄色的液体痕迹;最后面是一个半人高的铁柜,柜门上贴着一张褪色的纸条,上面写着“易碎,轻开”,打开柜门,里面竟放着一台小型x光机,机身外壳是黄铜材质,上面刻着生产年份:1943年,角落还刻着一个模糊的“秦”字。

“这些是……祖父当年用的医疗器械?”林野拿起一把手术刀,刀柄上刻着一个“林”字,与祖父日记里的签名笔迹一致。他忽然想起日记里的一句话:“日军搜山,欲夺医械,秦斩带三名战士断后,吾辈方能携器械入山,此恩不敢忘。”原来地图符号里的短刀,或许就是秦斩当年使用的武器。

苏芮的手电光落在石室右侧,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林野,你看这边!”

右侧的石架上,赫然摆放着十余套兵甲。铠甲是皮革与铁片拼接而成的,边缘有磨损的痕迹,肩甲处还留着暗红色的印记,像是干涸的血迹;头盔上的五角星徽章虽已氧化发黑,却依然能辨认出是当年八路军的标志,其中一顶头盔的侧面有一道深深的凹痕,显然是被子弹或弹片击中过;石架下方的木箱里,整齐码放着步枪、手榴弹,甚至还有一挺轻机枪,枪身用油布包裹着,掀开油布,枪管依旧光亮,没有一点锈蚀,枪托上刻着一串编号,与祖父日记里记录的“秦斩所用机枪编号”完全吻合。

“医械和兵甲……祖父当年藏的,竟然是这两样东西。”林野走到石室中央,发现地面上刻着一行字,是祖父的笔迹:“医救苍生,甲护家国,二者皆不可弃。”刻字旁边还有一个小小的刻痕,像是某种标记,仔细一看,竟是一个“斩”字的简写。

苏芮蹲下身,指尖拂过地面的刻字,轻声说:“你祖父是想,既用医械救死扶伤,又用兵甲保卫同胞。可他为什么要把这些藏在山洞里?抗战胜利后,他怎么不把这些交出去?还有那个秦斩,他到底是谁?是不是和这些兵甲有关?”

林野沉默着翻开手机里存的祖父日记照片,翻到1945年的那一页:“日军投降,然时局动荡,恐有宵小觊觎医械兵甲,暂匿之,待天下太平,再献于国家。秦斩失联三月,遍寻无果,恐已殉国,其兵甲暂存于此,以慰英烈。”后面的日记就断了,祖父在1946年因病去世,没能等到“天下太平”的那天,也没能找到秦斩的下落,这个秘密便随着他的离世,埋在了深山里。

就在这时,石室角落传来一阵轻微的“沙沙”声。林野立刻握紧身边的步枪(枪里没有子弹),心脏不由得加速跳动——他想起祖父日记里提过,当年藏完东西后,曾在洞口附近设过简单的警戒装置,难道是有人跟着他们来了?苏芮也将手电光对准角落,紧张地屏住呼吸,只见一只野兔从石缝里窜出来,慌慌张张地撞在石台上,打翻了一个陶瓷药罐。

药罐摔在地上,里面的黑色粉末撒了出来。林野松了口气,蹲下身,用指尖沾了一点粉末,放在鼻尖轻嗅,一股熟悉的草药味传来:“是止血粉,祖父日记里写过,他用三七、蒲黄磨成的,当年在战场上救了很多人。秦斩当年腹部中弹,就是靠这个止血粉保住了性命。”他又仔细看了看药罐,罐底印着一个“秦”字,显然是专门给秦斩准备的。

苏芮忽然注意到石台上的一个木盒,盒子是紫檀木做的,表面有精致的雕花,虽然落了灰,却依旧能看出当年的考究。盒子上着锁,锁孔里插着一把小小的铜钥匙,钥匙上挂着一个迷你的刀形吊坠。她拿起木盒,轻轻一拧钥匙,“咔嗒”一声,盒子打开了。里面没有金银珠宝,只有一本泛黄的账本、一张黑白照片,还有一枚磨损严重的铜制勋章。

照片上是一群穿着军装的年轻人,前排中间的人戴着眼镜,笑容温和,正是年轻时的祖父。他身边站着一个身材高大的男子,穿着军装,腰间别着一把短刀,面容刚毅,眼神坚定,胸前别着的正是盒子里那枚勋章——祖父在日记里描述过秦斩的模样,这一定就是他。秦斩身边站着一个穿护士服的女子,手里抱着一个药箱,两人身后是一排医疗器械和兵甲,背景是青峦山的断崖——显然,这张照片就是在这个石室里拍的,拍照的人或许就是当年和他们一起藏东西的战友。

账本里记录着每一件医械和兵甲的来源,字迹除了祖父的,还有另一人的笔迹,字迹刚劲有力,应该是秦斩所写:“1942年,获八路军总部拨发轻机枪一挺,步枪十支,此机枪由秦斩使用,曾在某次战斗中击落日军侦察机一架;1943年,从日军据点缴获x光机一台,林医生(林野祖父)用其为三十余名伤员诊断骨伤;1944年,自制止血粉五十斤,手术刀二十把,秦斩带战士护送医械至前线,途中遇日军小队,激战两小时,牺牲两名战士……”每一笔记录后面,都跟着一串名字,是使用过这些器械、穿着这些兵甲的战士和医护人员,有些名字后面画着红圈,旁边标注着“牺牲”,其中就有当年和秦斩一起断后的三名战士。

账本最后一页,是秦斩的字迹:“若吾不幸殉国,望林医生护好这些医械兵甲,待国泰民安,交予国家,告慰牺牲战友。”落款日期是1945年3月,正是祖父日记里提到秦斩失联的前一个月。

“原来这些不是普通的医械和兵甲,每一件都带着故事,每一件都连着一条条鲜活的生命。”苏芮的声音有些哽咽,她拿起那枚铜制勋章,勋章上刻着“勇敢奖章”四个字,边缘已经磨损,却依旧闪耀着光芒,“你祖父不是在‘藏’,是在‘守’,守着这些救人护国的东西,也守着对秦斩和牺牲战友的承诺。”

林野站起身,手电光扫过满室的医械与兵甲,忽然觉得眼眶发热。祖父当年冒着生命危险藏在这里的,不是财物,而是医者的仁心、军人的担当,还有那段不能被遗忘的历史。这些落满灰尘的器械和铠甲,见证过烽火岁月里的生死与坚守,见证过战友间的信任与承诺,是比任何宝物都珍贵的遗产。他仿佛能看到,七十多年前,祖父和秦斩带着战友们,冒着枪林弹雨,将这些医械和兵甲运到这里,小心翼翼地封存,期盼着有一天能让它们重见天日,继续为国家和人民发挥作用。

“我们得把这里的情况告诉文物局和档案馆。”林野拿出手机,对着医械、兵甲、账本、照片和勋章一一拍照,镜头里的每一件物品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这些东西应该属于历史,属于那些牺牲的先烈,得让更多人知道它们的故事,知道秦斩和那些无名战士的付出。”

苏芮点点头,拿起那本账本和勋章,小心翼翼地放进背包里:“等我们出去,就联系相关部门,让这些‘秘藏’重见天日,也让你祖父和秦斩的心愿,终于能了了。说不定还能通过这些线索,找到秦斩的后人,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先辈是多么英勇。”

两人没有再多停留,仔细检查了石室的每一个角落,确认没有遗漏后,又将洞口的封石轻轻推回原位,只留下一个小小的缝隙通风——他们知道,在相关部门来之前,这里还需要暂时保持原样,避免遭到破坏。

顺着石阶走出洞口时,夕阳正落,金色的余晖洒在青峦山上,将断崖染成了温暖的橘红色,洞口在余晖中若隐若现,仿佛在诉说着那段被尘封的岁月,诉说着祖父、秦斩和无数先烈的坚守与期望。

林野回头望了一眼洞口,握紧了手里的手术刀——那是他从石台上带走的唯一一件东西,不是为了收藏,而是为了纪念。刀柄上的“林”字和“秦”字(之前没注意到,仔细看才发现是秦斩后来刻上去的)相互映衬,像是两个跨越时空的承诺。他知道,祖父的故事,秦斩的故事,还有这些医械与兵甲的故事,从今天起,将不再是秘密,它们会被永远铭记,成为历史长河中一段珍贵的记忆。

下山的路上,林野和苏芮没有说话,心里都被沉重而温暖的情绪填满。他们知道,接下来还有很多事要做——联系文物局、整理祖父的日记、寻找秦斩的线索……但他们并不觉得累,因为他们正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一件能告慰先烈的事。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仿佛在与那些逝去的先烈,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