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重生六9:倒爷翻身路 > 第374章 阁楼里的老座钟停了(第1页)

第374章 阁楼里的老座钟停了(第1页)

梅雨季刚过,檐角的水珠还在往下滴,王奶奶踩着木梯爬上阁楼,想找些旧布料。阁楼积着层薄灰,阳光从气窗斜射进来,照得灰尘在光柱里跳舞。角落里,那座老座钟静静立着,红木外壳被岁月磨得发亮,钟摆却纹丝不动,早没了往日的滴答声。

“咋停了?”王奶奶伸手拨了拨钟摆,沉甸甸的黄铜球晃了两下,又垂了下去。这钟是当年她嫁过来时,娘家陪送的嫁妆,走了快四十年,除了每月上弦,从没出过岔子。

张大爷扛着梯子上来时,正看见她对着钟叹气。“多少年的老物件了,停了也正常。”他用袖子擦了擦钟面的灰,“扔了吧,现在谁还看座钟?墙上挂个电子钟,又准又省事。”

王奶奶却摸着钟身的雕花,那牡丹纹路上的凹槽里还留着她年轻时的指痕。“你懂啥?”她白了张大爷一眼,“这钟走的时候,屋里才有个声响,夜里听着滴答声,睡得才踏实。停了,倒觉得空落落的。”

张大爷拗不过她,找来工具箱,蹲在钟前捣鼓。拧开背面的盖板,齿轮间积着层黑垢,像蒙了层老泥。“怕是齿轮卡了。”他用镊子夹出片碎布——许是老鼠拖进去的,缠在齿轮上打了个死结。

清理碎布时,他指尖碰到个硬纸包,藏在钟座的夹层里。抽出来一看,是用油纸包着的小匣子,打开来,里面竟躺着一沓泛黄的信,还有张黑白照片。

照片上的年轻人穿着的确良衬衫,笑得眉眼弯弯,正是年轻时的王奶奶和张大爷。王奶奶把信抽出来,信纸脆得像枯叶,她小心翼翼地展开,字里行间都是青涩的情话——“你送的手帕我还收着”“下月赶集,想和你去看场电影”。

“原来你当年偷偷藏了这些。”张大爷凑过来看,耳尖微微发红。那些信是他写的,那时两人还没定亲,他总借着问农活的由头,把信塞给王奶奶。

王奶奶却盯着信上的日期发呆,突然拍了下大腿:“难怪!上个月该上弦的时候,正赶上阿伟摔了腿,忙得忘了……”她把信收好,“不是钟坏了,是我忘了喂它‘吃饭’。”

可上了弦,钟摆还是不动。张大爷转着发条,转到头时“咔”一声卡住了,齿轮像被冻住似的。“怕是发条断了。”他皱着眉,“这老配件,现在去哪找?”

阿伟抱着工具箱上来时,手里还拎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些齿轮和细铁丝。“赵铁柱说这钟他能修,让我把这些带来。”他蹲在钟前,看着张大爷拆下来的齿轮,“他说老座钟的齿轮都是铜的,不容易锈,卡主多半是缺油,或者发条脱了扣。”

赵铁柱随后也来了,手里拿着瓶缝纫机油。他没急着动手,先仔细看了看齿轮的咬合:“您看这齿牙,磨得不算厉害,就是积了油垢。”他用棉签蘸着酒精,一点点擦干净齿轮间的灰,又滴了滴缝纫机油,“这油稀,适合小齿轮。”

擦到最里面的发条盒,他突然“咦”了一声:“发条没断,是挂钩脱了。”他用细铁丝弯了个小钩子,伸进发条盒,小心翼翼地把脱钩的发条挂回原位,“这样试试。”

张大爷慢慢转着发条,只听齿轮“咔嗒咔嗒”转起来,越来越顺。赵铁柱扶着钟摆,等发条上到八成,轻轻一推——钟摆晃了两下,竟真的左右摆起来,发出“滴答、滴答”的轻响,像沉睡的老人终于喘了气。

“成了!”王奶奶拍着手笑,眼角的皱纹挤成了花。

赵铁柱指着钟座夹层:“这里还能藏东西呢,刚才看见有个小暗格。”他伸手摸了摸,竟掏出个更小的木盒,里面装着几枚铜钱,还有颗缺了角的玻璃弹珠。

“这是阿伟小时候丢的弹珠!”张大爷认出了那弹珠——当年阿伟哭了半宿,说揣在兜里掉了,原来是滚进了钟座里。

老座钟重新走起来的那天,王奶奶特意炒了几个菜。傍晚时分,钟摆的滴答声混着饭菜香,在屋里漫开来。阿伟扒着饭,听着钟响:“这声音真好听,比电子钟的‘滴滴’声暖多了。”

张大爷喝着酒,看着钟面上慢慢移动的指针,忽然说:“当年定亲时,你娘说这钟‘走时准,守时气’,盼着咱日子过得扎实。现在看来,还真是。”

王奶奶给钟摆旁边摆了盆薄荷,叶子上的水珠映着钟摆的影子,一晃一晃的。“它陪咱走过穷日子,看过阿伟长大,往后啊,还得陪咱看孙辈绕膝呢。”

夜里,一家人躺在床上,窗外的虫鸣渐渐稀了,只有老座钟的滴答声,像时光的脚步,稳稳当当的。张大爷的呼噜声,王奶奶翻身的动静,都被这声音裹着,成了安稳的底色。

赵铁柱站在院门外,听见那规律的滴答声从窗缝里钻出来,嘴角忍不住弯了弯。他想起王奶奶说的话——老物件哪是物件,是家里的一口“气”,气不断,家就旺着呢。

月光落在老座钟的红木外壳上,泛着温润的光。滴答,滴答,每一声都像在说:日子还长,慢慢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