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位,慕容恪这南征之路,靠的是“民心”二字。他知道,百姓才是根本,得民心者得天下。
话说慕容恪平定幽冀之地后,前燕的势力范围一下子扩大了好几倍,可他心里清楚,这还不是终点——前燕要想在中原立足,必须击败冉闵建立的冉魏政权。
这冉闵,咱们之前提过一嘴,本是汉人,骁勇善战,当年在石虎手下当兵时,就凭着一把双刃矛,杀得敌军闻风丧胆。后来他杀了石鉴,建立了冉魏,定都邺城,还颁布了“杀胡令”,虽说杀了不少无辜之人,却也让不少汉人把他当成了“救星”,纷纷投奔他。冉闵也确实有本事,前不久还率数千骑兵,击败了十万鲜卑大军,一时间“冉天王”的名声,传遍了北方。
东晋永和八年(公元352年)四月,慕容儁在蓟城称帝,改元元玺,史称前燕景明帝。他任命慕容恪为太宰、大司马,率三万骑兵,进攻冉魏的都城邺城。冉闵听说燕军来了,亲率一万步兵,迎击燕军于廉台(今河北无极县东北)。
这廉台之地,地势复杂,不利于骑兵冲锋——冉闵这是故意选了个对自己有利的战场。他深知燕军骑兵的厉害,便把步兵列成方阵,士兵们手持长戟,刀刃朝外,密密麻麻地排在一起,像一堵铁墙;他自己则骑着一匹名为“朱龙”的宝马,这马浑身赤红,日行千里,冉闵手持双刃矛,立于阵前,高声喊道:“鲜卑小儿,竟敢犯我中原!今日我冉闵在此,定要将尔等斩尽杀绝,为汉人报仇!”
燕军士兵听了,都有些动容——毕竟冉闵的“杀胡令”和之前的战绩,还是很有威慑力的。慕容恪却面色平静,他勒住马,仔细观察冉魏军的阵型,心里暗叹:“冉闵虽残暴,却也深得士卒之心,这方阵排列整齐,士兵们个个面露死志,此战不可轻敌。”
他当即召来副将慕容垂和几个将领,说道:“冉魏军列成方阵,长戟朝外,我军骑兵正面冲锋,必定会吃亏。廉台东侧有一片开阔的平原,那里地势平坦,适合骑兵作战。我有一计,可将冉闵引至平原,再用连环马阵破他。”
将领们听了,都有些疑惑:“连环马阵?就是用铁索把马匹连起来?可这样一来,马匹的速度和灵活性不就差了吗?”
慕容恪笑着说:“我早有准备。第一,冉魏军都是步兵,没有骑兵,他们追不上我们,我们可以故意示弱,把他们引到平原;第二,我们用的铁索,都是加粗的熟铁索,刀砍不断,火烧不着;第三,每队连环马,都配有手持长枪的士兵,既能冲锋,又能防备步兵近身。只要冉闵进入平原,他的方阵就没用了。”
将领们听后,都连连点头:“太宰妙计!”
次日清晨,慕容恪亲率数千骑兵,前往冉魏阵前挑战。他让士兵们都换上破旧的铠甲,手里的长枪也故意歪歪扭扭,看起来一副不堪一击的样子。
冉闵见燕军人数不多,而且看起来很虚弱,顿时来了精神——他本来就想早点击败燕军,好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当即下令:“全军出击!杀了慕容恪,拿下燕军大营!”
慕容恪见冉闵上钩,心里暗暗高兴,他勒住马,假装害怕,率军往后退。冉闵一心想歼灭燕军,没察觉是计,率军紧追不舍。他骑着朱龙马,冲在最前面,双刃矛一挥,就杀了两个燕军士兵,嘴里还喊着:“慕容恪,你敢跑?有种别跑,跟我决一死战!”
慕容恪一边退,一边观察地形,见冉魏军已经进入了东侧的平原,便突然勒住马,高声下令:“停止后退!摆连环马阵!”
只见燕军骑兵迅速分成五十队,每队一百人,士兵们纷纷取出随身携带的铁索,将自己的马与左右两边的马连在一起。很快,五十队连环马就排成了一个个紧密的方阵,每个方阵都像一堵移动的墙,手持长枪的士兵们站在马背上,目光锐利地盯着冲过来的冉魏军。
冉闵追到平原,见燕军摆了这么个阵型,顿时大笑起来:“慕容恪,你竟用此等笨法!铁索连马,难道你不知会束缚马匹吗?今日我就让你知道,我的步兵,能破你的骑兵!”说罢,他下令:“全军冲锋!用长戟挑马腿,砍铁索!”
冉魏军士兵们听了,纷纷举起长戟,冲向燕军的连环马阵。可他们很快就发现,这连环马阵并非他们想象中那般笨拙——燕军骑兵手持长枪,整齐划一,长枪如林,朝着冉魏军刺去。冉魏的步兵虽手持长戟,却难以突破骑兵的阵型,不少士兵刚冲到阵前,就被长枪刺中,倒在地上。
更可怕的是,连环马阵如同一堵移动的墙,缓缓向前推进,将冉魏军层层包围。冉闵率军冲了数次,都被燕军挡了回来,他的双刃矛虽然锋利,杀了不少燕军士兵,可连环马阵却丝毫未乱——一匹马倒下了,旁边的马还能拖着它前进,阵型始终保持完整。
激战至午后,太阳渐渐西斜,冉魏军已经疲惫不堪。不少士兵口干舌燥,连握戟的力气都没有了,有的士兵甚至倒在地上,大口喘着气。冉闵见状,心里焦急万分——他知道,再这样下去,自己的军队就要全军覆没了。
他看了看身边的亲兵,咬牙道:“今日成败,在此一举!随我冲阵,杀了慕容恪!”说罢,他骑着朱龙马,手持双刃矛,朝着慕容恪的中军冲去。
慕容恪早已在中军设下埋伏,见冉闵冲来,便命人放箭。“咻咻咻”的箭雨,如蝗虫般飞向冉闵。朱龙马虽勇猛,却也挡不住密集的箭雨,腿上中了数箭后,轰然倒地。冉闵没防备,一下子从马背上摔了下来,重重地砸在地上。
燕军士兵们见冉闵落马,纷纷围了上来,七手八脚地将他捆了起来。冉闵挣扎着,怒吼道:“放开我!我乃中原之主,尔等鲜卑蛮夷,竟敢擒我!”
士兵们把冉闵押到慕容恪面前。慕容恪从马背上下来,走到冉闵面前,面色平静地说:“冉闵,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唯有德者居之。石虎残暴,你灭石氏,本是好事,可你却颁布‘杀胡令’,屠戮无辜,连汉人商贩都不放过,百姓早已对你失望。我燕军南下,只为安抚百姓,平定乱世,并非为了争夺天下之名。你看看这平原上的百姓,他们是愿意跟着你受苦,还是愿意跟着我燕国过好日子?”
冉闵闻言,沉默了。他想起自己颁布“杀胡令”后,邺城的街道上血流成河,想起自己为了争夺皇位,杀了不少无辜之人,想起刚才冲锋时,不少冉魏士兵眼里的恐惧——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或许真的错了。良久,他长叹一声:“我一生征战,自以为能救汉人于水火,却没想到,竟不如你一个鲜卑将领懂民心。罢了,今日被俘,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慕容恪却并未杀他,而是让人把他押往蓟城,交给慕容儁处置。
战后,有个将领问慕容恪:“太宰,冉闵勇猛无比,是我军的大患,为何不杀他以绝后患?”
慕容恪笑着说:“杀了冉闵,容易,可杀了他之后呢?中原的汉人会觉得我燕军残暴,不愿意归顺我们;其他反对我们的势力,也会借着‘为冉闵报仇’的名义,起兵反抗我们。留着冉闵,既能显示我燕军的宽容,又能让中原百姓知道,我们不是残暴的胡人,而是能给他们带来好日子的军队。民心向背,才是天下归属的关键,而非一人之生死。”
将领们听了,都恍然大悟:“太宰高见!”
廉台之战后,冉魏政权土崩瓦解,慕容恪率军顺利攻克邺城,前燕正式迁都邺城,成为当时北方最强大的政权之一。战后,慕容恪“恩信治军”的名声传遍中原,不少东晋和前秦的将领,都对他心生敬佩。就连偏安江南的东晋朝廷,也派使者前往邺城,与前燕通好,希望能联合前燕,共同对抗前秦。
话说廉台之战后,前燕迁都邺城,慕容儁在邺城登基称帝,改元元玺,史称前燕景明帝。这慕容儁,虽有帝王之才,却生性多疑,常因小事猜忌大臣。有一回,有个叫王温的大臣,因与司空阳鹜有私怨,便弹劾阳鹜贪赃枉法,说阳鹜在任期间,收了百姓的钱财,还挪用了官府的粮食。慕容儁本就对阳鹜有些不满——阳鹜是老臣,说话耿直,经常反驳慕容儁的意见,他当即下令将阳鹜下狱,准备处死。
阳鹜是跟着慕容皝打天下的老臣,为官清廉,百姓都称他为“清官”。慕容恪听说阳鹜被下狱,赶紧入宫劝谏。
彼时,慕容儁正在御花园里赏花,见慕容恪来了,便没好气地说:“太原王今日来,是为阳鹜求情的吧?”
慕容恪躬身行礼,恭敬地说:“陛下,臣正是为阳鹜而来。阳鹜跟随先帝多年,忠心耿耿,臣曾多次走访民间,百姓们都说,阳鹜在任期间,减免赋税,惩治贪官,是个难得的好官。王温弹劾阳鹜,恐是因私怨故意诬陷,还望陛下明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