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造型多样,有多层楼阁式、密檐式等,一般为木质结构,不用一钉一铆,全靠榫卯连接,工艺精湛,体现了侗族人民高超的建筑技艺
。风雨桥则是一种集桥、廊、亭为一体的建筑,不仅具有交通功能,还可供人们休息、避雨、遮阳
。桥上的彩绘、雕刻精美绝伦,展现了侗族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玉屏的侗乡风情园,就保存着多座古老的鼓楼和风雨桥,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
2。
音乐舞蹈:侗族大歌是侗族音乐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东方音乐史上的活化石”
。它是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的民间合唱形式,歌声悠扬婉转,和声美妙和谐,歌词内容丰富,涵盖了历史、传说、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
。演唱时,歌者们通过默契的配合,将不同的声部交织在一起,形成独特的音乐效果
。侗族的舞蹈也别具特色,如芦笙舞、哆耶舞等
。芦笙舞是在芦笙的伴奏下进行的舞蹈,舞者们手持芦笙,边吹边跳,动作矫健有力,节奏明快
;哆耶舞则是一种集体舞蹈,人们手拉手围成圆圈,边唱边跳,气氛热烈欢快
。每逢重大节日,玉屏的侗族同胞都会举行盛大的歌舞表演,展示民族文化的魅力
。
3。
传统手工艺:侗族的传统手工艺丰富多彩,如刺绣、编织、木雕、竹雕等
。侗族刺绣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图案而闻名,绣品色彩鲜艳,针法细腻,图案多为花鸟鱼虫、神话传说等,寓意吉祥美好
。编织工艺包括竹编、藤编等,编织出的竹篮、藤椅等生活用品不仅实用,而且造型美观
。木雕和竹雕则是将木材和竹子雕刻成各种精美的工艺品,展现了侗族人民的艺术创造力
。在玉屏,有许多手工艺人传承着这些古老的技艺,他们开设手工作坊,制作和销售手工艺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侗族的传统手工艺
。
(三)民族节日
1。
赶坳:赶坳是玉屏侗族的传统节日,也是青年男女社交、恋爱的重要场合
。每年农历的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等特定日子,侗族青年男女们身着盛装,从四面八方汇聚到指定的山坳
。他们在坳上对歌、跳舞、游戏,展示自己的才艺和风采
。在对歌过程中,男女青年们通过歌声表达彼此的爱慕之情,若情投意合,便会互赠信物,定下终身
。赶坳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侗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它促进了侗族青年之间的交流与融合,维系着民族的情感纽带
。
2。
萨玛节:萨玛节是侗族祭祀祖先“萨玛”的盛大节日
。“萨玛”在侗语中意为祖母,是侗族崇拜的至高无上的女神
。节日期间,侗族同胞们身着传统服饰,举行庄重的祭祀仪式
。他们献上祭品,祈求萨玛保佑村寨平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祭祀结束后,人们会举行盛大的游行活动,队伍中有人抬着萨玛的神像,其他人则手持彩旗、花伞,载歌载舞
。萨玛节体现了侗族人民对祖先的敬仰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四、经济发展:蓬勃兴起的产业格局
(一)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