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玉屏隶属武陵郡?阳县
,战火纷飞的年代,玉屏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当地的侗族人民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家园,传承着民族文化
。南北朝时期,玉屏置西平阳县,求东牂柯郡
,频繁的政权更迭和行政区划调整,使得玉屏的文化更加多元,不同地区的文化在这里碰撞、融合
。
(三)隋唐时期
隋朝时期,玉屏隶属沅陵郡龙标县
。唐朝时,隶属奖州渭溪县
,这一时期,侗族中的上层人物、酋长或首领开始归附于中央王朝
。唐王朝在“峒区”开始设立州郡,建立羁縻政权,任命当地的大姓首领为刺史
。这种统治方式既尊重了当地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又加强了中央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在唐朝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下,玉屏与中原地区的交流日益频繁,农业、手工业等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
(四)宋元时期
宋朝时期,玉屏置平溪峒隶沅州麻阳县
。侗族的首领们先后归附封建王朝,向朝廷进贡地方特产,朝廷则让他们世袭土官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诚州十峒首领杨通宝向宋朝“纳土”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首领向光普投宋,被封为古州(今新晃和玉屏境内)刺史
;大观二年(1108年),靖州西道杨再立献土地,周围三千余里,户四千五百,人一万一千
,朝廷皆封他们为刺史官职,但并未给他们刺史的权力
。元朝时期,侗族地区的统治沿袭了唐宋以来的“羁縻”政策
。至元二十年(1283年),元朝征服“九溪十八峒”,侗族地区的土官们大部分归附元朝,朝廷“以其酋长赴阙,定其地之可以立官者,与其人之可以入官者,大处为州,小处为县,并立总管府”
。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设置野鸡坪蛮夷长官司,隶属思州安抚司
;元至元二十七年,设置平溪等处蛮夷长官司,隶属番民总管府
。在宋元时期,玉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了新的发展,与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
。
(五)明清时期
明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命江阴侯吴良收服五开(今贵州黎平县)和古州(今贵州黎平西北和锦屏一带)等侗族地区,得到223峒,人口多人
。朱元璋对于归附的土官均原官授职
。设置务程龙鳖坪岳溪长官司(司署设长岭)
,同年,野鸡坪长官司与黄道溪长官司合并,名为黄道溪蛮夷长官司(司署设茅坡寨)
。明洪武二十三年三月三十日(1390年4月15日),设置平溪卫,隶属湖广都司
,二十五年,务程龙鳖坪岳溪长官司并入黄道溪长官司(司署设武陵坪)
。1414年,明王朝设立黎平、新化二府,委任流官直接管辖土司,侗族地区出现“土流并治”的统治局面
。吴勉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失败后,明朝在侗族地区设置了大量的卫、所、屯、堡等军事机构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平溪卫改属贵州,明万历三十一年还隶湖广
。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中央王朝在侗族地区的统治仍然因袭明代的“土流并存”,但土司的实权已趋削弱,均受到流官的节制
。裁卫指挥设守备隶湖广都司辰沅靖道
。清雍正五年二月初五(1727年),改隶贵州省思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