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品官员配三十六名警卫,正二品配五十名,
从一品配七十名,正一品配一百名。
你等可有意见?”
说白了,警卫就是监视——
如果按照杨平制定的国家策略,一旦天下太平,这官员的人身安全可以得到极大的保障,根本就不需要朝廷给配警卫。
但杨平给配警卫,这说白了,就是明晃晃地告诉你们:这就是我给你们配备的监督者。
在场的几位尚书倒是想反对一下,但在杨平的威压之下,以及堂中十几位高级将领的注视下,心里想反驳,嘴上却说道:
“多谢都督为我等考虑。”
杨平在这几位部长尚书回答之前,是少有的全神贯注地注视着这些人,但凡有一个敢反对,他杨平就敢直接将其拿下,赶出队伍——
不敢接受监督的官员,你想干什么?
贪赃枉法?!还是鱼肉百姓?!还是准备造反?!
杨平关于警卫营特地说了这么多,也达到了他给官员们上一上枷锁的目的,这才又言归正题地说道:
“在黄河沿岸,我们部署六个镇的兵力,加上本都督率领的中军禁卫部队,以及划属于中军的水军第一师、第三师两支奇兵,总兵力超过三十万。
本都督就计划,用这三十万精锐来解决河北的敌军,诸位感觉如何?”
对于杨平用三十万精锐过河与敌军决战,激进派的鲁肃以及年轻的军官张和等人没有什么感觉,不就是三十万打六十万吗?优势在我!
但沉稳持重的贾诩、张辽向杨平提出:“都督,可否再增加十万兵力?会更有胜算。”
杨平此时自信满满:“此战,本都督带三十万大军过河,目的其实并非作战,而是去抓俘虏!”
杨平话音一落,众人皆是目瞪口呆,特别是孙策、周瑜,在心中已经对杨平此战的胜负判了死刑——
如此一个目中无人的统帅,真应了那句“骄兵必败”!
关于杨平有什么后手,在场众人都不知道,但张辽等人却知道,杨平从来不会说大话。
于是,贾诩又向杨平提出了一个问题:“都督,怎能保证河北兵马,会按照您的设想,南下到黄河岸边与我军决战?”
杨平仍然自信地说道:“贾太尉,诸位,且放心,河北兵马一定会按照本都督的设想来到黄河岸边。准确地说……”
杨平的指挥棒指向黄河北岸的一个地方,在这里标注有一个名字——武德县(今武陟县),
“武陟县,就是本都督给河北兵马准备的决战之地,而且,河北兵马一定会来到此处与我军决战!
下面,请诸位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七月底的微风吹过三楼南北通透的窗户,给会议室带来了一丝凉爽。
然而,杨平的话音落下,却让会议室里的气氛变得热烈起来。
不同于袁培、马河、木奎这些将领们商讨着该如何打仗,
贾诩、鲁肃、诸葛亮、周瑜则陷入了沉思,思考杨平为什么会如此笃定,河北大军将抵达武陟县、原阳县之间的黄河北岸,与护民军决战。
杨平也没让他们思考多久,直接提问:“公瑾,汝有何高论?”
听到杨平提问,周瑜起身行礼后说道:“都督所选战场,以地利而言,十分有利于河北兵马。”
杨平上前,将指挥棒交给周瑜,示意他到地图前来。
周瑜对这种部署作战的方式很新奇,拿着指挥棒走到那幅巨大的地图旁,指着武陟县旁一道黑线说道:
“诸位请看,这是沁水,此时(东汉末年):
黄河北岸、沁河东岸、济水西岸这片区域,整体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开阔,便于大规模军队调动和展开:
黄河北岸,部分地区有丘陵分布,如洛阳东北部的黄河北岸,北面是丘陵,沟壑纵横,依傍太行、王屋二山,而在山水之间,则是平原滩涂地带,土地平旷。
沁河发源于太行山,向南经沁阳、博爱、温县,于武陟县流入黄河,
其东岸地区主要为黄河冲积平原,地势较为平坦,土壤肥沃,适合农业生产,也有利于军队的驻扎和粮草的种植与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