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请先生前往信阳新城的兴州大学,与另一位礼部顾问诸葛玄,一同整理华夏典籍,将这些无价瑰宝传于后世。”
杨平改称“先生”,又许以高位,姿态分明——蔡文姬至此,是来为华夏文明延续做贡献,而非依附于人。
蔡文姬本就无家可归,杨平这番话更站在“延续华夏文明”的大义上,让她无法拒绝。
她起身行礼,声音坚定:“请杨都督放心,妾定不使华夏瑰宝断绝于我手。”
此刻在她心中,若不能将脑中的两千卷典籍重现于世,自己便是华夏的罪人!
见她应下,郭嘉与贾诩连忙上前见礼:“我等见过蔡顾问。”
这二人敬重的,实则是她脑中那两千卷典籍。
蔡文姬会意,轻轻还礼。
杨平向来坦荡,又将方才与郭嘉、贾诩商议的事告知蔡文姬:
“蔡先生,本都督想将你的遭遇编成故事,传唱于九州之内,不知可否?”
蔡文姬脸色骤变——作为世家贵女,被匈奴掳去近一年本就是耻辱,怎可公之于众?!
更何况,这分明是借她的经历,打击汉室威望——若连世家贵女都难逃外族掳掠,朝廷却不做施救,反而要将人送还施暴者,这样的朝廷又有何用?!
见她沉默不语,杨平走上前,语气真诚:“蔡先生,本都督称你一声‘先生’,是希望你能活得通透。
过往经历,无论喜悲,皆是往事,没什么不能提及的。
我愿你此后生活,顺遂无忧。
传唱你的遭遇,一来是打击汉室威望;二来是让天下百姓明白‘国之不存,家将焉附!国破则家亡,家亡则人如牲畜!
三来,你即将为华夏续文明,此事必定流芳千古,但若有人日后拿你的遭遇做文章,倒不如如今公之于众,以你的经历为后世警钟,这般反而无损你的名望。”
杨平番话恳切、透彻,蔡文姬终是从纠结中走出。
她还年轻,经此大变后,仍难做到处变不惊,只是沙哑着声音行礼:“一切由都督做主便是。”
随后,蔡文姬称自己疲惫,杨平便让邹玉带她回营帐休息。
帐内只剩四人时,吕布面色不善地对杨平说:“长生,你若对这蔡家娘子有意,直接告知阿姝,纳她为妾便是,何须费这许多周折?”
杨平不顾吕布两米一的身高,冷冷地盯着他,直到吕布有些发毛,才淡淡道:“外舅,若是脑子转不过弯,不妨少说两句。”
这是杨平第一次当着外人的面顶撞吕布,还是以训斥的口吻。
吕布顿时脸上挂不住,多亏贾诩出来打圆场:“上将军,都督厚待蔡家娘子,一来是为她脑中的两千册典籍,以免华夏文明断绝——您也曾读过《春秋》,该知其中分量;
二来是借蔡娘子的身份,打击后汉朝廷的威信。您可别想岔了。”
吕布本就对“文明传承”一知半解,满脑子都是打杀与美酒,只当杨平看上了蔡文姬这有姿色、又有气质的寡妇。
此刻虽不忿,却也借着贾诩给的台阶,言地说自己累了,便径直走出了营帐,连礼节都顾不上了。
贾诩这才劝杨平道:“都督,上将军向来是这脾气,言语虽糙,却无恶意,您别往心里去。”
杨平收敛了冷意,转向贾诩与郭嘉,语气无奈:“文和先生,我即刻便要大婚,外舅作为我的长辈,竟说出这般不信任我的话,真是、真是、真是……”
他连说三个“真是”,却不知该如何形容吕布的性子,转而对贾诩行礼:
“文和先生,我大婚之后,外舅将作为统帅西征凉州,您为军师。
若他行事有不当之处,还请您多担待;若有乱命,也请您多加劝阻。”
杨平对吕布十分感激——若非吕布在徐州吸引了曹操、刘备、袁术三家的火力,让他们精疲力尽,自己也无法一战定徐州。
让吕布担任西征兵团总督,在杨平看来,凉州易取,正好给吕布一个立功的机会,也免得他在军营中整日闷闷不乐。
贾诩自是知晓杨平之意,躬身应道:“属下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