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 > 第214章 蒲津渡大战(第3页)

第214章 蒲津渡大战(第3页)

以及从徐州带过来的车骑第三师300精锐骑兵作为前锋;

在其后边,是护民军教导营3000多精锐步兵。

杨平的教导营和近卫营两个加强单位,经过扩充后,每个营辖制8个加强的300人精锐步兵团(轻步兵团),

还有两个300人的重装步兵团——这些重装步兵,装备的是仿制宋朝的步人甲,全身上下,除了两个眼窝用特制玻璃,其它地方都是铁甲覆盖,

手持长度近3米的陌刀——就是唐朝那种“如墙而进,人马俱碎”的陌刀。

每个重甲步兵团有300人,其中重甲步兵200人,剩余100人全是伺候这200位“大爷”的后勤兵。

两个重甲步兵团此时放在杨平的中军,作为战略力量使用(防的就是李傕、郭汜这两个250头脑发热)。

除此之外,教导营和近卫营还各自拥有一个200人的新式车骑团作为机动力量,

不过,这个车骑团暂时调归给了车骑第一师使用。

每个营还有一个400人的综合支援部队,加上8个标准步兵团,共计携带了64部装在双轮架子车上的三弓床弩。

这些三弓床弩可不是杨平起家时用竹子制造的,而是用复合材料制成的,有效射程能达到300步,100步内,一杆长矛射出去,能轻松洞穿三匹战马。

而且这些三弓床弩固定在双轮架子车上,直接配备滑轮组,上弦速度快得惊人。

教导营全营的士兵,都是至少参加过两次大战的老兵,军衔最起码是下士起步,很少有“兵”这个军衔。

这两个营的士兵,是杨平的军官储备基地,需要扩军时,随时可以拉出去当伍长、小队长。

有这支精锐在车骑第三师后方压阵,刘处底气满满。

在教导营之后,是以护民军第九师6000步兵为主体,加上重甲步兵团,以及段煨率领的近400人的骑兵作为中军;

同时,李四的后勤营守在蒲津渡口东岸,李四将带来的后勤营中装备的120部竹制三弓床弩全部押到了杨平的中军。

可以毫不客气地说,杨平的中军,仅凭远程武器,就能让于夫罗的一万骑兵毫无办法。

杨平的部队从敲响战鼓,到全部列成阵势,用时不过一刻钟;

而李傕、郭汜二人各自率部在杨平两翼列阵,却用了将近半个时辰,才勉强看出是一支作战方阵。

建安元年七月初六下午5点,战车上的杨平得到前方斥候通报:

敌军万余骑兵以下马步行的方式,已经到达阵前5里之外(这是骑兵上马冲锋后的最远攻击距离)。

不多时,又有通报:敌军骑兵于阵前三里停止前进(这是骑兵攻击的最佳距离,三里地,刚好能让战马将马速全部提起来,冲击时还能预留一定马力)。

又过了没多久,斥候再次回报:敌军步兵已抵达阵前5里,开始整队。

战车上的杨平,让传令兵发出信号,询问左右两翼李傕、郭汜各部是否就位。

不多时,传令兵回报:“禀报都督,左右两翼回令,已做好战斗准备。”

杨平对着站立左右的贾诩、郭嘉说道:“二位,这场战斗你们谁来指挥?”

这一问,把贾诩和郭嘉给整不会了:您是三军统帅,您不指挥,让我们指挥吗?

却听杨平风轻云淡地说道:“区区几万弱兵而已,不劳本都督出手,给你二人一个表现的机会。谁来指挥?”

(还是那句话,杨平最多能指挥5000人作战,让他指挥1万多人,再联络旁边3万多友军一同作战,他没那个本事。)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贾诩是以谋略见长,而郭嘉虽是初出茅庐,但好歹在曹操阵营经历过一场守城战,虽然被护民军打得败得莫名其妙,但好歹经历过战阵。

听杨平说的真诚,郭嘉有些跃跃欲试。

杨平问道:“奉孝,昨夜我等商量的战术策略,可还记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