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换……”小周的声音突然卡住,“等等,第二台雷达的冷却管爆了!蒸汽往外喷,温度升得太快,我们得撤!”
画面剧烈晃动,接着黑了。
林晚手指猛地扣住终端边缘。北区只剩一台雷达在撑,现在连修复中的那台都停了。她抬头看街对面的监控屏,红点已经开始移动——敌方突击队正从东侧绕过来,速度很快,直逼防线缺口。
三百米。
两百五十米。
她抓起耳麦:“启用备用雷达。”
“那台老机械式的?它扫描一次要十二秒,精度差得离谱。”
“但它没联网。”林晚说,“他们炸不掉一台断网的设备。”
指令传下去,不到两分钟,角落里一台积灰的金属箱被推了出来。天线是手动旋转的,显示屏泛着绿光,像上世纪的老古董。
启动键按下,机器嗡嗡响起来。
林晚坐进指挥位,手指在控制台上敲出一串极简指令。火力网重新分配,狙击点位调整,所有单位按节奏错开发射信号。她不求精准打击,只求打乱进攻节奏。
第一波敌军冲到两百米处时,三枚干扰弹同时在他们左侧炸开。他们犹豫了一秒,转向。就这一秒,老雷达扫到了他们的位置。
坐标锁定。
两门自动炮同时开火,炮口火光撕开夜色。
敌军散开,推进速度慢了下来。
林晚盯着屏幕,手指没停。她把火力集中在左翼,故意露出右翼空档。敌军果然上当,一部分人往右绕。可她早把两台移动炮台埋在那边的废墟里。
炮火再起时,对方已经来不及收队。
第一台雷达的修复进度条终于跳到百分之百。信号接入主控系统,预警网重新闭合。
林晚松了口气,肩膀一松,才发现后背已经被冷汗浸透。她摘下耳麦,手指在发抖。不是因为累,是因为绷得太久。
小周的声音又传进来:“我们出来了。模组换好了,机房温度在降。但……林晚,这台设备被人动过不止一次。他们在电源线上接了微型接收器,能远程触发过载。”
林晚没应声。她盯着终端,调出上周的维护日志。那个支援小组的负责人签名清晰可见——是赵铭的亲信。
她把日志页面截下来,存进加密文件夹。
通讯频道里,队员开始报告防线状态。损伤可控,敌军撤退,北区暂时安全。
林晚靠在椅背上,闭眼。脚踝的痛感又回来了,一跳一跳地抽。她没动,也没叫人。
巷口的风还在刮,吹得指挥车的帆布帘来回晃。她听见有人低声问:“接下来怎么办?”
她睁开眼,手指重新搭上终端。
“等。”她说,“他们不会只试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