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易战之谶语 > 第13章 烽火黎城(第1页)

第13章 烽火黎城(第1页)

第13章烽火黎城

青国历1826年,深秋的风,裹挟着来自北境荒原的粗粝沙尘,掠过黎城低矮、布满岁月疮疤的土黄色城头。

风里没有草木的清气,只塞满了焦糊与铁锈的腥味,沉重得令人窒息。

城楼上,那面象征着青国统治的、已然褪色发白的玄色旗幡,在风里死气沉沉地卷动,仿佛随时都要断裂。

城下,目之所及,是叛军布克家族族长布克布鲁麾下那无边无际的黑色营盘。

无数简陋的帐篷如同蔓延的黑色霉菌,贪婪地吞噬着黎城外枯黄的草场。粗粝的原木被砍伐殆尽,垒成了简陋的攻城器械雏形,如同丑陋的巨兽骨架,狰狞地指向天空。

更远处,几缕尚未散尽的浓黑烟柱,歪歪扭扭地刺向铅灰色的低垂天幕——那是被焚掠一空的军台驿站最后的残骸。

军台驿站,这条维系北境与帝都消息、军令、粮秣的唯一脆弱血脉,已被布克布鲁叛军以最暴烈的手段彻底扼断。

通往帝都的官道,彻底断绝。

北境告急的文书,如同被狂风撕碎的枯叶,再也无法飞越这被叛军铁蹄踏碎的焦土。

黎城,这座孤悬于北境边陲的最后堡垒,此刻真正成了一座被遗忘的孤岛,沉浮于叛军掀起的滔天血海之中。

布克布鲁的身影矗立在叛军大营前一块凸起的风蚀岩上。

他身形高大,骨架粗粝,裹在深墨色、几乎没有任何装饰的皮甲里,像一尊由北境荒原最坚硬顽石直接劈砍出的雕像。

深秋的寒风鼓荡着他肩后那面巨大的、绣着布克家族咆哮狼首徽记的猩红斗篷,猎猎作响。

他粗糙的手掌搭在腰间一柄样式古拙的沉重阔剑剑柄上,指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

他鹰隼般锐利的目光,越过黎城低矮的城墙,投向更南方的天际线。

那视线穿透了弥漫的尘埃与烽烟,仿佛已经落在了帝都那金碧辉煌却腐朽不堪的宫阙之上。

那里,是青国权力与腐朽的象征,是无数北境儿郎的鲜血与赋税供养的销金窟。

他的嘴角抿成一条冷硬的直线,下颌的线条绷紧如刀削。

没有胜利的狂喜,只有一种近乎凝固的、沉重的恨意,以及一种被逼到绝境后孤注一掷的决绝。

“帝都……”他低沉的嗓音在风里摩擦,像砂纸刮过粗粝的岩石,“该尝尝北境的霜雪了。”

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斩断一切的冷酷,轻易地压过了呼啸的风声。

他身后,一名传令官单膝跪地,声音嘶哑却清晰地禀报着最新的战况:“族长,前方哨探回报,黎城以北,康宁、白沙、铁岩三城……已尽入我手!守军或降或溃,无一能阻我军锋锐!”话语里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和嗜血的狂热。

布克布鲁的目光纹丝未动,依旧牢牢锁着南方。

他缓缓抬起手,指向黎城那在烟尘中显得格外渺小而顽固的轮廓:“传令各部,休整三日。三日之后——”他停顿了一下,那指向黎城的手指猛地收紧,攥成了坚硬的拳头,仿佛要将那座城池凭空捏碎,“踏平黎城!鸡犬不留!”

“踏平黎城!鸡犬不留!”狂热的吼声如同瘟疫,瞬间在庞大的黑色营盘里炸开,层层叠叠,汇成一片令人心悸的、充满毁灭欲望的怒潮,直冲云霄,狠狠撞击在黎城那单薄的城墙上。

黎城之内,气氛截然相反,是一种被挤压到极致的、令人窒息的死寂与沉重。

城墙上,疲惫不堪的士兵和临时征召起来的青壮百姓,像蚂蚁一样蠕动着。

他们搬运着一切能找到的重物:断裂的石磨、腐朽的房梁、沉重的土袋,甚至是从倒塌房屋里扒出来的砖瓦,一层层,摇摇晃晃地堆砌在城墙的豁口上。每一次搬运都伴随着粗重的喘息和压抑的咳嗽声。

城内的屋舍大多破败,街巷肮脏泥泞,到处是露宿的难民,孩子饥饿的啼哭和老人痛苦的**,如同背景里挥之不去的低音,敲打着每一个幸存者的神经。

一个穿着深青色、洗得发白、沾满泥污油渍的捕快公服的身影,在城墙上疾步穿行。正是神捕刘老五。他身形精瘦,却异常挺拔,如同崖壁上一棵历经风霜的劲松。

那张脸饱经风霜,刻满了纵横交错的皱纹,像一张北境古老的地形图。岁月和北境的寒风在他脸上蚀刻下深刻的痕迹,但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像两块被投入冰水中的炽炭,燃烧着一种近乎固执的、不灭的光焰。

他腰间挎着的不是军中制式的长刀,而是一柄厚背、带鞘的捕快铁尺,乌沉沉的,毫不起眼,却透着一股子随时可以敲碎骨头的狠厉。

“这边!再垒一袋沙土!压实了!”刘老五的声音不高,带着一种常年办案、审问犯人时特有的穿透力,清晰地盖过城头的喧嚣,“李老三,带几个人去那边!把缺口堵死!用门板!快!”

他的指挥精准、直接,没有多余的废话,每一个指令都指向最实际、最紧迫的防御漏洞。他像一只经验丰富的头狼,用最原始的本能调动着狼群,在绝境中寻找一丝生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