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百官议论纷纷,有人惊叹此策之妙,叹为“聚财之神器”
。
更有勋贵私下揣测,纷纷派人打探“特等户”
详情,唯恐落于人后。
林府书房内,烛火摇曳,茶香氤氲。
贾琮与林如海对坐,案几上摊着一卷新拟的官银号细则,墨迹未干。
窗外的雪花无声飘落,映得书房愈发静谧。
林如海轻叹,端起茶盏:“陛下虽准‘官银号’与‘通商银号’,但对‘军饷银号’与‘便民银号’仍有顾虑,恐需徐徐图之。”
贾琮轻笑,目光投向窗外的雪景:“无妨。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权贵存银一事若成,商贾汇兑顺利,其余自可水到渠成。”
林如海点头,目光深邃:“明日我便着手筹备,你可有建议?”
贾琮沉吟片刻,低声道:“岳父可先邀兵部尚书牛继宗、户部尚书毕自严等重臣入股‘官银号’,以示朝廷重视。
另放出风声,言‘特等户’名额有限,需优先还清欠银者方可获准。”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届时,勋贵必争先恐后,生怕错失良机。”
林如海抚掌大笑:“好!
此计可让勋贵自乱阵脚,追讨欠银之事,事半功倍!”
。。。。。。
三日后,京师最繁华的朱雀大街上,一座崭新的三层楼阁拔地而起,青瓦红柱,气势恢宏。
朱漆大门上方,“大乾官办银行”
六个鎏金大字在朝阳下熠熠生辉,字迹遒劲,透着朝廷的威严与气度。
门前两尊石貔貅威风凛凛,引得路人纷纷驻足,啧啧称奇。
楼阁四周,数十名甲胄鲜明的亲兵肃立,腰佩长刀,目光如炬小。
辰时刚过,银行门前已排起长队。
商贾、士绅、甚至寻常百姓都闻讯而来,眼中带着好奇与期待。
贾琮一身墨蓝色锦袍,在亲兵护卫下缓步而来,目光扫过熙攘的人群,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
身后,贾琏带着几个账房先生,带着几辆马车,拖着沉甸甸的红木箱子。
“定国公到!”
门前的衙役高声唱喏,声音洪亮,响彻街头。
银行大堂内,林如海正与户部几位官员议事。
闻言,他立即整理衣袍,迎了出来。
二人目光交汇,相视一笑,心照不宣。
“下官参见定国公。”
林如海拱手行礼。
贾琮连忙还礼,笑道:“林大人客气。
今日荣国府特来归还国库欠银五万两,另存银十万两。”
红木箱子当众打开,白花花的官银在阳光下晃得人眼花,银锭整齐码放,散发着冷冽的光泽。
人群中议论声此起彼伏,带着几分震撼与艳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