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必须绝对可靠!原则性必须极强!必须能坚定不移、不折不扣地执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
这话是说给谁听的?
是说陈默?
还是……在暗示她孙梅?
“我相信邹书记对城投集团的重视程度,也相信邹书记选贤任能的魄力和眼光。”
这更是直接把邹侠抬了出来,堵她的嘴。
她忽然想起刚才郑仪最后那句。
“我相信马副市长作为老同志,会顾全大局,以明州发展为重。”
这话听起来是场面话,但细细品味,却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敲打意味。
仿佛在说:马天祥的态度,不重要,他也只能“顾全大局”。
最后那句“一起向邹书记汇报,请书记定夺”,更是把她和组织部彻底绑上了他的战车。
她还能怎么办?
硬顶着不办?
郑仪完全可以直接绕过她,通过其他渠道向邹侠推荐陈默。
到时候,她这个组织部长反而会被动,甚至可能被扣上“不顾大局”、“思想保守”的帽子。
顺势而为?
那就意味着要向郑仪靠拢,至少在这次人事安排上,要配合他的意图。
这会得罪谁?
马天祥肯定是第一个。
那位常务副市长,背后站着省里的关系,也不是省油的灯。
还有市委副书记刘卫东……
那位老书记,虽然平时不声不响,像个泥塑菩萨,但能在明州这么多年屹立不倒,尤其是在前任市长何伟倒台那么大的风波中安然无恙,绝对是个深不可测的人物。
他对郑仪的崛起,对城投集团的设立,又是个什么态度?
孙梅感到一阵头痛。
夹在这些大佬中间,她这个组织部长,看似有权,实则如履薄冰,一步走错,就可能万劫不复。
她慢慢走回办公桌后,坐下,拿起那份她之前准备好的、包含了其他几位资历更老、背景也更“平衡”的干部名单,看了又看,最终叹了口气,将其轻轻放下。
大势如此。
郑仪携四海案之余威,又有邹侠的明确支持,风头正劲。
这个时候硬要去违背他的意志,恐怕……
她拿起内部电话,拨通了下属干部科室的号码。
“把陈默同志的详细档案,再整理一份送过来。要最全面的,包括在北河村事件中的具体表现和考核评价。”
放下电话,孙梅靠在椅背上,闭上了眼睛。
就……先按他的意思办吧。
把陈默放进名单,并且按照郑仪定的调子,重点突出其“政治过硬”、“原则性强”、“敢于斗争”的特点。
至于最终能不能成,那就看邹书记怎么拍板,看常委会上各方如何博弈了。
她能做到的,就是在程序上,尽量完善,不留把柄。
这也算是……一种自保吧。
孙梅在心里无奈地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