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梅回到自己位于三楼的组织部办公室,反手轻轻带上门。
她没有立刻坐回那张宽大的办公椅,而是走到窗边,望着楼下院子里被烈日炙烤得有些蔫头耷脑的冬青树,心里却像塞了一团乱麻,理不出个头绪。
郑仪,郑秘书长。
按照明州常委的排序,这位年轻的秘书长,排名确实在她之后。
论资历,她孙梅在明州经营多年,从基层干起,一步步走到今天这个管官帽子的关键位置,见过的风云人物也不少。
按常理,组织人事这样的核心权力,应该由她这位组织部长,或者至少是书记、副书记来主导酝酿。
一个秘书长,更多的是负责协调落实,尤其是在干部任用这种敏感问题上,通常不会如此直接、如此强势地表达“建议”,甚至可以说是“指定”。
但……孙梅在心里苦笑一声。
今时不同往日了。
现在的明州官场,谁还敢真把郑仪仅仅当成一个“排名靠后”的常委秘书长来看待?
他不是按部就班、论资排辈上来的。
他是带着一股旋风空降下来的,一来就搅动了明州这潭看似平静、实则深不见底的水。
北河村风暴,四海集团垮台,表面上,是市委集体决策,是邹侠书记亲自挂帅,是纪委政法委利剑出鞘。
但核心圈子里谁不知道,从头到尾,真正的推手,就是这个看似低调、总是站在邹侠身后的郑仪!
这位秘书长,太善于造势,更善于借势。
借北河村百姓的怨气之势,借省委整顿吏治之势,借邹侠求稳又渴望有所作为的矛盾心理之势……最终硬生生在明州这潭深水里,掀起了滔天巨浪。
是他敏锐地抓住了北河村这个突破口,是他一手组建了政策调研组这个尖刀班,是他精准地调动了胡之遥的刀和邓修的剑,甚至……是他巧妙地稳住了邹侠,说服了这位一向求稳的书记,下定了破釜沉舟的决心!
这一连串动作,环环相扣,步步紧逼,快准狠稳,几乎没给对手留下任何喘息和反扑的机会。
这份手段,这份魄力,这份对大局的掌控力,哪里像他这个年纪、这个位置的干部该有的?
简直像个……在官场浸淫了半辈子的老手!
不,这也绝对不是老手的手段!
老手往往习惯于原有的规则和平衡,而郑仪,他似乎更善于打破规则,重塑平衡。
现在,四海集团的废墟还没清理干净,他就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搭建新的舞台了。
明州城投集团。
好大的手笔!
好深的谋划!
这哪里是什么简单的处置不良资产、防止国资流失?
这分明是要借此机会,将明州未来发展的经济命脉和核心资源,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董事长人选,他居然属意陈默!
那个跟他一样年轻、一样冲劲十足、几乎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急先锋!
这用意,简直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孙梅感到一阵心惊。
如果真让陈默坐上了那个位置,郑仪的势力将急剧膨胀到一个可怕的地步。
党委系统,他作为秘书长,本就处于中枢。
政府经济领域,通过陈默掌控城投集团,他又能施加巨大影响。
再加上邹侠书记显而易见的信任和支持……
这明州的权力格局,恐怕真的要彻底改写了。
自己这个组织部长,虽然地位特殊,掌管着干部的升迁任免,但在这种大势面前,又能有多大的抗衡力量?
刚才在郑仪办公室,他那番话,看似客气,商量,实则绵里藏针,步步紧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