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他早已确定,当前九州的商业发展已经超出了原本历史太多太多,但却压根也没能料到,这种局面竟会提前这么早的出现。
这算是啥?
资本主义的雏形嘛?
顾易倒也并非是有着什么其他的念头,只是习惯性的沿着这个模式继续思考了下去。
众所周知——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初始,便是因为工业与运输的“动力瓶颈”。
煤矿开采、包括纺织以及冶金等手工业作坊所受到的天然缺陷,无法支撑规模化、集中化的工厂生产。
最后才在“灵感爆发”之下。
经过一代代的迭代,最后产出了蒸汽机。
如今这算不算是工业革命的初始?
顾易也不清楚这一点。
但很显然,当顾氏踏出了这一步之后,他们早晚都会面临到这方面的问题。
在一阵犹豫之后。
顾易也是并未去干涉这一切。
虽然这很有可能对整合九州造成极大的影响,但事情的发展向来不会一成不变,更别说他还有着修正的机会。
顾氏的路注定充满了艰辛,同样也是需要处处碰壁。
他不能因为后世人的思想就来遏制一种发展。
除此之外,顾瑾还在整个北汉制定出了长期发展的制度。
除却兴建顾氏学院,强调华夏正统之外。
他们通过顾氏一代代人行天下,对各地地势的了解与掌控,划定出了部分区域,用以推广棉花、桑树等经济作物,与江南纺织业形成产业链。
这样做的原因自是有很多。
他不能让所有的百姓都去耕作桑树。
这样的行为,会对粮食价格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他只是通过地域来划定区域。
有些地区的地势本来就不适宜耕种作物,但种植桑树却完全可行。
再加上以免除赋税为核心的政策,
这一切制度,都堪称经济复苏的利器。
当然,实施过程中自然也出现了不少麻烦。
无论是有心之人煽动百姓抗议,还是贪官污吏与地方大族借自身影响力暗中操纵、从中牟利,
这类事情都屡见不鲜。
但好在,还有御史台的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顾瑾进一步加大了御史台的监管力度,使其成为以顾氏为中心、监督全国的核心机构。
若换作旁人,这一系列举措恐怕早已招致杀身之祸。
但这可是顾氏——
是被赵匡胤托付江山的顾氏!
这就是顾瑾最大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