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清妖 > 第109章 抓人的经典形式(第2页)

第109章 抓人的经典形式(第2页)

至于如何把超发的盐运到安徽变成银子,突然涌入市场的大量“私盐”又会对盐商造成什么影响,都不用阿大人操心,赵安一手包办。

实任布政署理巡抚事的衔头,若是连这点小事都摆不平,赵安也不用在安徽混了。

破家县令,灭门知府。

一省老大亲自出手,怕是扬州那帮盐商大佬也吃不消。

有一就有二,这次阿克当阿能搞来十万引,下次就能搞来二十万引,几次交易做下来,赵安再在官面上做文章,起码能垄断安徽一半的食盐销售权,也自然而然同阿克当阿这个“中食盐”老总建立长期稳定、可持续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只要有源源不断的盐,就有源源不断的钱!

同理,只要赵安的地位稳固且不断上升,他能掌控的地盘就越多,掌控地盘越多,吃盐的人就越多。

再加上大兴工商,薅老太爷父子的羊毛,钱不就有了么。

因此,给吴德松的五千两实在不值一提,此人真能促成此事,再赏他一万两赵安都不会皱眉头。

之后几日,赵安没有再出去视察工作,除了去巡抚衙门象征性的“检查”一番外,都是在藩司衙门办公。

没办法,老是大搞排场出去转悠的确扰民,也影响下面的工作。

赵安对开会也没什么瘾,这几日便算是“无为而治”。

这日正忙着给江苏巡抚福崧写信催问两省三布共建银联的事,门房来报说是按察使张诚基大人求见。

“这老小子总算来了。”

赵安放下笔,对在旁边替赵安整理文件的老宋笑道:“算算日子,这位臬台大人也差不多要来见我了,要不然那日的礼就白送了。”

“这位臬台大人也是死要面子,换成下官的话第二天就过来给大人请安了,都服软了,何必还在那死撑,早上几日、迟上几日有什么区别?”

老宋笑着挥手让门房把人带来,他是藩司经历官,一省之长的“大秘”,虽然只是六品官却有资格“列席”藩台和臬台的会面。

片刻后,按察使张诚基就到了,不待赵安起身,这位臬台大人就上前躬身行了堂参大礼,恭声道:“下官张诚基叩见藩台大人!”

“嗳,张兄,使不得!”

堂参之礼是在衙门大堂行的大礼,这里是书房,张诚基又是三品按察使,一个省的“四驾马车”之一,照规矩在大堂以外无须行堂参大礼,但对方偏偏就行了,说明什么?

说明这位臬台大人是知道赵安得罪不起,所以真心不犟了。

对方诚意给足,赵安也不能悬着,忙一个疾步上前将其扶住,连连摇头:“张兄这是做什么,你我同僚何必如此,何况张兄病体初愈。”

老宋这边悄无声息上前将门掩上,给臬台大人端去一碗刚沏好的庐山云雾茶。

赵安则拉着臬台大人坐下,面上满是亲切笑容。

坐下后臬台大人颇是有些尴尬,但很快就调整心态进入“角色”,先是将赵安的“工商兴省”政策大肆吹捧一番,说这决策如何如何好,又说臬司衙门为了保障全省工商大兴做了哪些工作,如何如何的。

洋洋洒洒下来都是官话,整体听下来跟看报纸、看电视新闻差不多。

区别在于语言组织方式不同。

简而言之,臬台大人是彻底想通了,明确无误表示安徽按察使司将无条件配合藩台衙门行事,藩台大人指哪他们就就打哪,绝不带半点犹豫。

态度很好,非常端正。

赵安听的不住点头,虽然搞不明白张诚基怎么就脑子转过弯来,但手握司法权的按察使能够站到自己这边,对于全省经济发展无疑是有利的,对收拾掌握教育和舆论的学政衙门也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按察使司不就是“公法检”么。

军队不介入前提下,谁掌握按察使司谁就是一省老大。

臬台大人旗帜鲜明表态,藩台大人自然要有相应表示,然而赵安的表示却是随手从案头抽出一迭材料递到臬台大人面前,沉声道:“张兄不妨先看看这个。”

“这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