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6年盛夏,湘西星愿希望小学的蝉鸣声中夹杂着电子设备的提示音。
李阳站在学校新建的远程教研中心,透过全息投影看着教室里的实时画面:老教师张建国正用颤抖的手操作智能黑板,试图调出教学课件,屏幕上的光标却不受控制地乱跳。
这个场景让他想起智能手表里的教育数据报告——全国乡村教师中,能熟练使用数字化教学设备的不足23%,而新招募的教师因环境落差,平均留任时间仅8个月。
"
李总,招募城市教师的计划遇冷。
"
人力资源总监将全息简历库投影在空中,90%的候选人在备注栏写着"
无法适应山区生活"
,"
即便我们提供了智能公寓和年度探亲假,薪资待遇也高出城市标准30%。
"
培训部负责人补充道:"
本地教师对线上培训的参与度只有45%,他们更习惯传统的面对面教学。
"
会议室的空气仿佛被凝滞的蝉鸣填满。
李阳调出企业在教育行业积累的资源图谱:"
智学云平台有2000名认证讲师,星途旅游掌握着最精准的交通网络,我们为什么不能打造一个教育人才引力场?"
他的激光笔在空中划出弧线,将在线教育的课程体系、智能硬件的使用教程与乡村教师的实际需求重叠,"
这次,我们要让优质师资像电流一样,精准输送到每个需要的角落。
"
人才引进策略展现出科技企业的独特优势。
李氏集团开发的"
教育人才匹配系统"
上线,通过分析教师的专业特长、性格特质与乡村学校的具体需求,生成三维匹配度模型。
更具吸引力的是"
云端支教"
模式:城市教师可通过全息投影技术,实现"
远程授课+本地助教"
的混合教学,既减少了环境适应压力,又能让乡村学生接触到优质师资。
当北京特级教师通过全息设备出现在星愿小学的课堂上,孩子们伸手触碰虚拟老师的衣角时,这种跨越千里的教学互动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针对本地教师的培训体系堪称一场教育革新。
李阳要求研发团队将集团在医疗领域的精准诊断技术迁移至此,开发出"
教师能力评估系统"
。
通过分析课堂录像、学生反馈等数据,系统能生成包含教学方法、知识储备、信息化能力等12个维度的评估报告,并自动推送个性化培训课程。
更具突破性的是,培训教材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