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九年,辽东大地。
皇太极揉着突突直跳的太阳穴,只觉得脑仁儿一阵阵抽痛,心里憋闷得快要炸开。
朝鲜人像是打了鸡血,为了那个虚无缥缈的“祭祀长白山”的承诺,玩命骚扰清军后方,搞得运送粮草的队伍三天两头被截,烦不胜烦。
正面战场上,明军更是学精了,高挂免战牌,龟缩不出。
吴三桂、祖大寿这些家伙,更是像幽灵一样神出鬼没。
带着小股骑兵,专挑清军埋锅造饭、夜深人静的时候,远远地擂鼓呐喊,吵得清军神经衰弱,睡个囫囵觉都成了奢望。
更要命的是,清军内部也开始人心浮动。
崇祯那边使出诛心之计,直接昭告所有女真人:阵前倒戈,杀十个女真兵就能洗白上岸,杀二十个还能混个“汉家身份”。
就连军中的汉人包衣,也有了盼头:杀二十个女真兵免罪,杀三十个就能恢复自由身。
而且,杀得越多,赏银越多。
赏银按照明军规定。
虽说大明中枢定的赏格,一个女真头颅从之前的五十两降到三十两,听起来好像变抠门了。
众所周知,明末要是能把士兵应得的发到他们手里,大明也不至于亡了国。
但今时不同往日,这军饷的来源变了。
不再是那个可以被层层盘剥的国库,而是官员、士绅、晋商、藩王、勋贵们“捐”出来的真金白银!
崇祯甚至还打了欠条,还不还得上另说,态度摆出来了。
以前贪国库的钱,大家心照不宣。
现在贪这群实权派的钱?
那真是老寿星吃砒霜——活腻歪了!
各级官员瞪大眼睛盯着,谁敢伸手,立马就得“试试就逝世”。
为了杜绝杀良冒功,朝廷也是煞费苦心,清军汉人头颅只值五两,活捉给十两。
汉人俘虏统统丢进“赎罪营”干苦力,填线、修路、运粮。
同时为了杜绝循环骗赏,又加了一条规定。
俘虏要是跑了,第二次抓到直接砍头,没有赏钱。
并且从你手上跑掉的俘虏,如果被别的部队抓了,还得从你军饷扣你十两给人家。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又不是二十一世纪,扫个脸就知道谁是谁。
万一下面人合伙欺上瞒下骗赏银?
所以光有规矩不行,还得有监督。
北京城里那些闲得发慌的御史,连同南京调来的同行,全被派到前线,专门负责登记、看管赎罪营的俘虏。
朝廷严令:只准盯俘虏,不准对军事指手画脚,更不准胡乱弹劾将领!
放在平时,御史们哪会这么老实?
可这次,他们也投了钱啊!
所有人都指望着早点干掉女真,大明才能安稳下来好好收税,崇祯才有钱还债,兑现承诺。
谁在这个时候敢拖后腿,那就是全民公敌,死路一条!
朝堂上,大臣们早就按捺不住了,纷纷催促崇祯速速发兵,毕其功于一役。
连那些义军头目,都暂时按下了心思,毕竟“攘外”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