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院使硬着头皮上奏,委婉提及“君子远庖厨”,更不可虐杀生灵。
嘉靖帝斜倚在御座上,眼皮都未抬,只是慢悠悠地道:“李时珍……朕记得他医术不错,他入京之后,朕未曾召他诊脉,亦未赏赐。”
“朕只是打发他去寻找汉时铜权,完善他那本《本草纲目》。”
“若是你等觉得此事难为,朕便发一道旨意,召他回京。”
“想来,他对探究人体奥秘,定是极有兴趣的。”
轻飘飘一句话,让太医院上下瞬间噤若寒蝉。
李时珍若回京,陛下让他诊脉,查出龙体这些年的真实状况,他们这些负责陛下健康的太医,有几个脑袋够砍?
于是,再无人敢有怨言,一个个心甘情愿地投入到了器官移植的修仙大业中,只盼着能捣鼓出点成果,保住项上人头。
然而,嘉靖深知,将长生寄托于脆弱的血肉之躯,终究风险太大。
他还有第二条路——机械修仙!
后人能将学识存入名为“电脑”、“手机”的方寸铁盒之中,那人的神魂思想,是否也能上传?
若能将“朕”之意识,灌注于精钢锻造的机械之躯,岂非另一种形式的永生?
钢铁不腐不坏,部件损坏,更换即可,这比不断寻觅匹配的血肉器官,听起来可靠得多。
于是,一道旨意下到了工部:“朕不要求你们立刻造出高铁、飞机,但那能让万钧之力自行运转的蒸汽机,那能生出如同雷霆之力的发电装置,你们必须给朕弄出来!”
旨意传到工部,出乎意料地没有引起太多抱怨。
几位老臣聚在一起,议论纷纷,语气中竟带着几分久违的激动。
“你们说,陛下此举,是真为了那虚无缥缈的机械飞升,还是借修仙之名,行富国强兵之实?”
“嗨,管他呢!为了修仙顺带发展格物之学,或是为了格物之学拿修仙当幌子,归根结底,不都是要咱们把这实打实的技艺搞起来?”
“是啊,是啊,陛下总算又有点刚登基时那股子锐气了,有想法,总比一味炼丹求仙要好哇!”
“而且这次的旨意,颇有太祖、成祖之风。”
嘉靖后期,说话越来越神神叨叨的。
给你一句话、一首诗、一副对联,让你去猜。
可这次传旨,上面用的全是大白话。
告诉你朕要什么,而你要做什么。
对这些老臣而言,这可太难得了。
以前他们吐槽朱元璋、朱棣的圣旨全是大白话,但现在他们觉得大白话很悦耳动听。
众人的感慨中,透着一丝欣慰。
他们想起了多年前,那个刚刚凭借“大礼议”挫败杨廷和等老臣的少年天子,也曾锐意改革,清查勋贵庄田,整顿科举,颇有几分中兴之主的气象。
然而此时的嘉靖,早已不是那个试图做一番事业的少年。
他更像一个孤独而恐惧的掌舵者。
一边用精妙的权术牢牢控制着大明这艘巨轮,不让它脱离自己的手掌。
一边却将所有的热情与希望,都投向了驾驶这艘船驶向“永生”的虚幻彼岸。
太医院和工部,不过是他驶向这个彼岸所征用的两批工匠罢了。
皇城的青烟依旧,只是这烟幕之下,燃烧的只是不问苍生问鬼神的执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