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言找到他帮忙种地的王二叔:“二叔,您也参会了?”
“没得,”王二叔笑道,“但涉及国家大事的会议,村里每十户可以选一人去哩。”
“回来都要讲给大家听嘞,嘿,国家大事,咱们种地的也能听能议了!”
李三言见王二叔乐呵呵的模样,显然没有意识到事情的危险性。
他急道:“王二叔,义军若败了,他们会死,你们这群信了他们学说的人也会死!”
“连你们的道理都会被烧光、改掉!”
“接受招安,活下去不好吗?”
王二叔收起了笑容,神色肃穆。
“你刚来时,不是问为啥家家门口都挂块白布?”
“那是上吊布,也是发丧布。”
“赵宋灭了孟蜀,先搬孟家,再搬大户,最后就轮到我们穷骨头。”
“没钱交税,儿子就被抓去为奴为仆。”
“没儿子,女儿就被拖进军营糟蹋,再卖进窑子。”
“那布,是给女儿准备的……官兵来时,就挂梁上自尽。”
李三言如遭雷击,颤声问:“若……若只有老人呢?”
王二叔笑了,只不过笑的有点渗人。
“他们还是很尊老的,会客客气气的把我们请到县里商量。”
“等回来,地就成了大户的了。”
“我们去告官,人家拿出盖好红印的地契,就直接判我们输!”
“识相点的,领两把铜钱认栽。”
“不识相的,关进大牢。”
李三言终于明白,为何义军能星火燎原。
原来百姓早已是干柴,只差一粒火种!
“可你们赢不了的!”
“都会死的!义军、你们,都会死的!”
“连你们的故事、你们的理念都会被焚毁、被篡改,你们会在史书上被写成十恶不赦之乱民!”
“接受招安,过安生日子,不好吗?”
王二叔摇了摇头,眼中却有着前所未有的清澈与坚定。
他念叨着从义军学堂听来的一句话: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天下受苦人是一家。”
“今天我们图自己安稳接受了招安,不打出去救他们。”
“明天,外面那些受苦人,就会被宋军骗着、逼着,来杀我们。”
“就算我们被这世道吞没了……”
老人望着远处绿油油的稻田,轻声道:
“好歹,给这人间留下了一点火种,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