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义是,曹丕媳妇进菜园——甄姬拔菜!
但因为天幕,民间阴谋论骤起。
有说他怎么当着李煜面凌辱小周后的。
有编话本故事,讲弟弟如何抢夺家产,谋害哥哥、欺负大嫂、弄死侄子的。
一桩桩一件件,被民间传得绘声绘色。
他想禁,却遭群臣软抵抗。
编排赵光义与小周后之事,故事可以禁,人可以抓。
但那种没指名道姓,讲哥哥、弟弟争家产的故事,就没必要抓了。
其一,本来只是隐喻,朝廷一抓人,假的也成真的了。
其二,所有皇帝都在指责清朝皇帝的统治权术,但百分之九十九的皇帝都羡慕清朝皇帝,一个主子、其余都是奴才,谁特么不羡慕啊?
你赵光义今天敢抓隐喻的百姓,明天是不是要抓士子,后天是不是要抓官员,你是不是想学清朝搞文字狱?
恰逢蜀地沦陷,赵光义的统治根基已是摇摇欲坠。
他看得明白,群臣乐见他名声扫地。
权力是一块饼,皇帝多一点,群臣就少一点。
皇权衰微,臣权自然坐大。
把自己搞臭了,自己就要依靠他们。
否则民意汹涌,百姓想把自己换了怎么办?
被“民意”逼迫而“换帝”,对群臣而言,简直是青史留名的美谈,仅次于三代禅让。
这群官员,就等着这个呢!
霍光换帝,是权臣、奸臣,要被骂。
但大臣被民意推动,被迫换皇帝。
这特么就是尧舜禹三代之治。
只不过,群臣是尧舜禹,而赵光义是“挚”、“丹朱”、“商均”!
于是他派王继恩一边进剿,一边招安。
条件已是极尽优渥:不究前罪,义军编入厢军,王小波为步军都指挥使,李顺为副,余众皆有封赏,朝廷绝不掺沙子。
军队仍然由王小波掌控,这对宋廷来说已经是很大的让步了。
招安,早有一套具体流程:打乱、重组、分化、异地、掺沙子。
历史上被招安之后,仍然能掌握自己军队的人,寥寥无几。
赵光义这几乎是将王小波视作唐代节度使了!
然而,王小波等人拒绝了。
王继恩大怒:给脸不要脸!
那就打!
打进成都,统统活剐!
双方激战月余,互有俘获。
王继恩以高官厚禄诱降义军俘虏,却应者寥寥。
俘虏翻来覆去就是两句话。
“你弄死爷爷,十八年后,老子又是一条好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