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明末封疆 > 第450章 祭拜(第3页)

第450章 祭拜(第3页)

孙传庭本人,一身洗得发白的二品文官麒麟补服,外罩一件半旧罩甲,腰悬长剑,肃立于祭坛最前方。

他身形清瘦,面容刚毅,眼神深处却蕴藏着巨大的悲痛与复杂。他身后,是数百名身着甲胄的宗室子弟,他们姓朱,是太祖朱元璋的血脉,如今却不得不放下天潢贵胄的架子,在这刀光剑影的边关,为了一个岌岌可危的王朝而战。

“晋国公魏公讳渊,国之柱石,忠贯日月……”

孙传庭的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穿透了校场上肃杀的风。他缓缓讲述着魏渊的功绩:如何整顿京营,如何力抗清兵于关外,如何慧眼识才提拔了包括他在内的诸多将领,如何在朝廷危难时力挽狂澜……

每一句话,都像重锤敲击在在场每一个人的心上。那些宗室子弟,虽然身份特殊,但多数经历过战争的剧痛,对于魏渊这样的忠臣,内心充满了敬意与感同身受的悲愤。

孙传庭的思绪飘回了诏狱那暗无天日的岁月。他是因直言进谏、得罪权阉而被构陷入狱的。

冰冷的石壁,沉重的枷锁,无望的黑暗几乎将他吞噬。是魏渊!在自身处境也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多方奔走,力陈他的冤屈与才能,最终说服了犹豫不决的崇祯帝,将他从死牢中捞了出来!

不仅救了他的命,更在他出狱后,不顾朝堂非议,力排众议,亲自向皇帝保荐他复起,担任要职,统领这支特殊的“皇家禁卫军”。

这份再造之恩,这份知遇之德,孙传庭刻骨铭心。魏渊在他心中,不仅是恩公,更是他精神上的支柱和楷模。

然而,就在祭奠筹备之时,他接到了顶头上司、总督陕西、河南、山西、四川、湖广军务的中原督师洪承畴发来的密信。

信中措辞委婉但意思明确:魏渊虽忠勇可嘉,但终究是臣子。

陛下虽感念其功,但如此大张旗鼓地为臣子设坛公祭,有逾礼制,恐惹物议。

尤其在他统领宗室军队的敏感位置,更需谨慎。洪承畴暗示他,小范围私下祭奠即可,不宜如此“铺张”,以免授人以柄,甚至引起皇帝猜忌。

洪承畴的顾虑不无道理。崇祯帝多疑,朝堂党争激烈。为臣子设坛公祭,规模堪比祭奠亲王,确实容易引来非议。洪承畴是孙传庭的老上司,也是提拔过他的人,他的意见分量很重。

但孙传庭捏着那封信,指节发白。

他看着校场上忙碌布置祭坛的士兵,看着那些虽然落魄却依然保持着尊严的宗室子弟眼中流露出的期待,更想起魏渊的身影和对自己殷切的嘱托。

一股前所未有的硬气从心底涌起。

“礼制?”孙传庭在心中冷笑。

“国家糜烂至此,君王受辱,社稷倾危,还要拘泥于这些虚礼吗?魏公为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难道连一场像样的祭奠都配不上吗?若因惧怕物议就畏首畏尾,连恩公的忠魂都不敢堂堂正正地祭奠,我孙传庭还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间?有何面目统领这些以性命相托的将士?”

他毅然决然地烧掉了洪承畴的信。不仅没有缩减规模,反而将祭奠办得更加肃穆、更加隆重。

他要让所有人都知道,忠义之士,无论生死,都值得最高的敬意!他要让潼关的将士,让这些流着朱明血脉的宗室子弟,牢牢记住“忠勇”二字的分量!他要以此明志,激励士气,继承魏公遗志,死守潼关!

此刻,孙传庭亲自拈香,高举过顶,朗声道:

“魏公!伯雅在此!潼关将士在此!大明最后的骨血在此!您在天之灵,且看吾辈!您未尽之业,驱除鞑虏,恢复河山,吾辈必以血肉继之!此关在,人在!关破,人亡!吾等必不负公之厚望,不负大明列祖列宗!”

他深深拜下。

身后,数百名宗室禁卫军齐刷刷单膝跪地,甲叶铿锵。他们不再是养尊处优的龙子凤孙,此刻只是背负着国仇家恨的战士。他们齐声高呼,声音悲壮而决绝:

“继承魏公遗志!死守潼关!匡扶社稷!守我河山——!”

这声音,在潼关险峻的山谷间久久回荡,带着一股“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孤勇,是对魏渊的告慰,更是对命运的不屈抗争。

孙传庭的这次“忤逆”,不仅是对洪承畴的回应,更是向整个飘摇的明廷,宣告了一种绝不妥协的硬骨头精神。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