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风裹挟着枯叶,如鬼魅般掠过长安司隶衙门的青瓦。
晨曦透过雕花窗棂,在青砖地上投下破碎的光影,宛如一幅渐渐褪色的古画。晨雾弥漫,寒意刺骨,屋檐垂落的露珠早已凝结成霜,为这座肃穆的衙门增添了几分清冷孤寂,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
子墨斜倚在乌木雕花公案后,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案角的纹路。青砖铺就的地面,寒意顺着衣摆往上攀爬,渗入骨髓。朔风呼啸,将金阙阶前的残叶高高卷起,又狠狠抛下。
子墨的指节重重叩响案头的密函,沉闷的声响在寂静的大堂回荡。青铜饕餮香炉中腾起袅袅青烟,丝丝缕缕地缠绕在他的眉宇间,宛如大堂上那挥之不去的阴云,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子墨闭目沉思,修长的手指紧紧攥着一封密函,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那是他的祖父,大汉朝廷三公之首的太尉邓禺送来的紧急信件,每一个字都仿佛有千斤重,压得他有些喘不过气来。
“好个滴水不漏的局。”
子墨低声呢喃,缓缓睁开双眼,凝望檐角垂落的冰凌。
晶莹剔透的冰凌在晨光中闪烁,恍惚间,昨日洛阳皇宫中廷议的场景在他眼前清晰浮现——三公九卿的奏折如雪花般纷纷扬扬地堆满龙案,御史们捶柱泣血的控诉声仿佛还在耳畔回荡。
祖父密信中的字句更是字字惊心:
“大汉十二家百年世家带头联名控诉,御赐太湖石竟成弹劾证据!”
昨日的京都洛阳皇宫,风云突变,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悄然打响。
自子墨将长安京兆尹林枫押入黑木门大牢后,朝堂之上便掀起了惊涛骇浪。
大司空鲂昱、大司徒郭丹、尚书令刘虹等一众重臣,率领着大半官员,在朝会上向皇帝刘庄慷慨陈词,言辞激烈地弹劾子墨滥用职权。
他们义正言辞地称,子墨在毫无确凿证据的情况下,贸然扣押朝廷重臣,这是目无王法的举动,是对朝廷威严的公然挑战。
紧接着,长安京兆尹府的官员们纷纷上书,措辞尖锐地控告子墨。
他们声称,子墨逼迫林枫强占陈员外所租的一万亩王田,且未给予任何补偿。
在他们的描述中,林枫仗义执言,为陈员外鸣不平,却因此触怒了子墨,才被打入大牢,俨然是一位刚正不阿却蒙冤受屈的好官。
与此同时,长安十二家百年豪门世家与数十家地方豪族也联合起来,联名控诉子墨在长安推行“白色恐怖”政策。
他们罗列了一桩桩、一件件事例,称子墨对待世家和商贾的正常商贸、货运进行强制性扣押,无理盘剥。更离谱的是,皇帝御赐的太湖石,竟也差点遭到黑木门假佐使的强行扣押。
一时间,黑骑与黑木门爪牙仿佛成了长安的噩梦,横行霸道,欺行霸市,闹得长安鸡犬不宁,原本井然有序的社会秩序被破坏得千疮百孔。
邓禺在信中言辞恳切,满是对孙子的关切。他最为关心的,便是子墨是否握有林枫犯罪的证据。
在信中,他反复叮嘱,若尚无证据,务必尽快妥善解决此事,最好寻个合适的理由,将林枫释放,以免事态进一步恶化,引发更大的危机。
若有确凿证据表明林枫犯罪,则应立即上奏陛下,以平息这场来势汹汹的风波。
此外,陛下如今已以抱恙为由,拒绝接见任何大臣,显然是在等待子墨的消息,这无疑给子墨增添了巨大的压力,仿佛一座大山,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
子墨心中暗自震惊,他未曾料到九幽会的势力竟如此庞大,渗透之深,超乎想象。
大司空鲂昱和大司徒郭丹在针对自己一事上,配合得极为默契,两派势力竟不约而同地将矛头对准了自己,仿佛早已串通一气。
不仅如此,整个长安京兆尹府官员与背后的世家豪门,在九幽会背后的推动下,也团结一致,共同对付自己。
由此可见,九幽会的魔爪早已深深渗入大汉从地方官员、豪门世家到朝廷大小官员的骨髓之中,其影响力令人不寒而栗,仿佛一张无形的大网,将他紧紧笼罩。
子墨在司隶七郡推行的改革,尤其是三辅之地的变革,如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改革的蓝图尚未全面展开,便已被对手挑出诸多毛病,仿佛刚破土的幼苗,就遭遇了狂风暴雨的袭击。
不难预见,后续的改革举措将更多地触及权贵世家的利益,届时必将遭遇更加疯狂的抵制与对抗。
然而,子墨心中意志坚定,眼神中闪烁着不屈的光芒,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决心勇敢面对,坚定不移地推动经济特区的改革与建设,绝不退缩半步。
想到此处,子墨猛地睁开双眼,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