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制度的制定,那就是有毛病!
制度本身就不够完善——不指望尽善尽美十全十美,但是怎么着也应该差不多点啊?怎么就能让这些人这么随随便便,无人看管,无所顾忌?
当然,除了军饷自身的制度问题外,杨坚还有另一个问题——监管呢?
正常来说,别管是什么事情,只要涉及到了粮饷银钱之类的问题,那就一定都应该有个监管之人才对!
可能是宦官,也可能是常规官员,但总之,一定有监管,不可能没有监管的情况下,就随随便便把那么大的一笔笔钱都给放出去。
如果说单纯的军饷制度给坏透了,那监管制度呢?
监管制度——也成了烂透的一部分?这就是证明了,朝廷几乎是无一可信又可用之人,这样的朝廷,还能剩下多少年?还能活多少年??
两方勾连在一起,沆瀣一气,皇帝沉迷炼丹修道……这天地下,那怎的是可以的啊。
哦,然后这还不是终点,这一个辽东地区,那还有中央和地方的权力斗争……
【当然,辽东这一次,也是明朝朝廷首次放弃纯粹的镇压方法,而是采取了“剿抚并用,以抚为主”的处置范式。】
【这样一来,有些情况那倒也不能说没有多少改变的。】
“所以说,这就是起义的时候想要发挥效果的前提……”百姓们对此早有了解,但还是忍不住感慨。
看看之前那些个兵变的情况吧,普通的士卒或许是被放过了。但是那些真的有些身份、在兵变中算是首领的人,可有一个落得了好的?
没有,统统都被抓住杀了!
但是辽东这边,你再看看,那些算是首领的人,情况如何呢?没死,好多都没有死!
这些人并没有被全都抓起来然后杀了,相反,他们得到了好几次来自朝廷的“不再追究”
“全部赦免”的旨意——最终,甚至迎来了一封专门的特赦谕旨,彻底保证了自己的性命安全。
这就是效果啊!
真的能够帮到自己,真的能够起到效果的——哪怕没打算着就此彻底反了朝廷,但是想要自己能够安安稳稳地走到最后,那就是得做到这一步,也就是真的能够让朝廷轻轻松松解决不了。
辽东的这些乱军,虽然说朝廷经过一年时间确实什么都没能解决,确实没有打下这些士卒控制的要塞,但是这只是一年的时间而已。
等到时间长了以后呢?
难道朝廷还依旧一定打不下来吗?
况且,时间一长,乱军这边的粮草也肯定会出现问题——虽然说很可能他们还是能够通过多种手段搞到一些粮草,但是那个粮草的数量,多半还是不能满足整个乱军的需求的。
到那个时候,乱军的劣势就会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