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其实乱军也只需要撑上一年也就差不多了。
因为乱军固然拖不起,可朝廷难道就愿意继续下去吗?
朝廷调动大军,粮草银钱从哪里来?
人手从哪里来?时间从哪里来?
这个时候的明朝朝廷当然不至于说就已经连一场长期的仗都打不起了,但是,这样的仗对于他们来说,也完完全全就是在消耗自身!
消耗了,还讨不到什么好处。
因为他们攻打的地方,本来也就是明朝的地方;他们攻打的对象,本来也是明朝的士卒。
如果他们打赢了,那就是把明朝本来的地方给抢回来;而如果他们一直没能获得最终胜利……
至于说前面打赢了抢回控制权——可是只要赦免了这些人,不杀了他们,让他们老老实实投降,那这些地方的控制权也能够回到朝廷手里面啊!
所以,何必要多多花费时间呢?
至于说这样的“夺回控制权”,其控制权未必稳固……那也都是日后的事情了。
实在不行的话,难道他们不能再加强控制权吗?
【至于说早年间的甘州兵变,其实根源也是军饷的问题,和大同的还有略微不同。】
【当年,甘州的巡抚叫做许铭,据记载,他还是一个不错的官员,有能力也有公心。】
【而在边镇地区,当时的明朝的权利格局大体如此:巡抚、总兵、加上一个镇守太监,三足鼎立,互相制衡。】
【其中,总兵顾名思义,就是负责管理军务和征伐的;而巡抚,则是负责处理粮草、士卒训练、修筑城池、管辖贸易等多方面的问题;镇守太监呢,则是专门用来制约巡抚的,没有什么具体的职权。】
【换言之,这边疆上的士卒受到的是双重领导。既要听巡抚的话,也要听总兵官的话,如果两者的话一致那自然没问题;但要是二者的命令和立场有所冲突……】
【士卒们要么发生撕裂,要么只能选择一方跟随,彻底和另一方撕破脸。】
【当时,许铭作为巡抚,在处理军队粮饷问题上,进行了一项改变:他决定,把军饷的发放形式变上一变。】
【原本,士卒们的饷银可以有两种发放形式,一种是每个月发放一石米,一种是每个月发放七钱银子,总之就是二选一,都行。】
【而许铭认为,一来现在朝廷缺钱,银子储备不是非常充裕,因此供应不是非常稳定;二来,当时的米价非常低,和以往不太一样了。而且边军的长官盘剥严重,有时候会从士卒手中拿走大半。】
【因此,他认为,与其助长搜刮之风,还浪费开支,倒不如直接走银钱,把军饷减半发放,以现在的粮价,确保每个士卒都至少能够买到一石米,这就够了——反正原本的规定不就是每个士卒一石米或者七钱银子吗,这也没有损害士卒的利益啊。】
【这样一来,既能节约开支,又能治一治军中盘剥的风气,一石二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