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伙计,你看这葡萄,”郑德山对着王满堂的小马扎说,“比你当年说的还大,够咱们酿三坛酒。”老陈大爷摸着葡萄藤,突然说:“搭架……结实……”大家想起他当年搭丝瓜架的事,眼眶都热了。
酿酒那天,老人们围在葡萄架下,郑德山往坛子里放葡萄,赵大爷撒冰糖,李建国大爷封坛时,特意滴了三滴酒引子:“这是规矩,少一滴都不甜。”张桂兰大娘用红布给坛子系了个蝴蝶结:“像给老伙计们戴了朵花。”
小宇带着同学来帮忙,孩子们举着葡萄当喇叭,喊着“丰收啦”。郑德山给每个孩子一串葡萄,说:“吃吧,这是王爷爷和赵爷爷种的,甜着呢。”
夕阳西下,葡萄架的影子在地上画着画,坛子里的葡萄在发酵,发出细微的“咕嘟”声,像时光在慢慢酝酿着什么。叶东虓知道,等明年开坛时,酒里一定藏着老槐树的香,老伙计的笑,还有这一年年说不完的故事。
第三十章记忆角的“新主人”
老陈大爷的儿子接他回家住了,临走前,老人抱着记忆角的齿轮模型不肯放。“他总说这是‘老伙计’,”儿子红着眼说,“在这儿住了两年,他记不得我,却记得每天要给齿轮上油。”
叶东虓把模型包好,塞到老人手里:“带着吧,想我们了,就摸摸它,像我们在您身边。”郑德山往老人包里塞了袋葡萄干:“这是院里的葡萄晒的,甜。”张桂兰大娘则缝了个小布袋,装着槐树叶:“想家了就闻闻,像在养老院的院子里。”
老人走时,突然对着养老院的方向鞠了一躬,含糊地说:“谢……谢……”车开远了,大家还站在门口,看着车影消失在路尽头。“他还会回来的,”郑德山说,“他的齿轮模型还在这儿留着位置呢。”
没过多久,记忆角来了位新老人,也是机床厂的,说听老陈大爷的儿子讲了这儿的事,特意找来的。“我就想找个地方,能听人说说话,说说当年的机床,”老人摸着齿轮模型,“这儿的味儿,跟厂里一样。”
叶东虓在故事本里写下:“记忆角的主人会变,但故事永远在生长,像葡萄藤,缠缠绕绕,把每个路过的人,都变成家人。”
第三十一章冬夜里的“守岁灯”
除夕夜,养老院的灯亮到天明。老人们围在食堂里,吃着饺子,看着春晚,郑德山给王满堂的照片前摆了副碗筷,赵大爷则给空着的座位倒了杯酒。
“当年在厂里守岁,车间的灯也这么亮,”李建国大爷说,“老叶总带着我们在机床旁贴春联,说‘机器也得过年’。”张桂兰大娘给每个人发了红包,里面是块糖:“老规矩,新年要甜甜蜜蜜。”
午夜十二点,外面放起了烟花,老人们趴在窗户上看,像孩子一样欢呼。郑德山突然说:“咱们也点灯吧,像当年守岁那样。”大家找来红蜡烛,摆在记忆角,烛光映着老照片,映着老物件,温暖得像个小太阳。
“这灯啊,是守岁灯,”赵大爷摸着烛台,“守着咱们的日子,也守着天上的老伙计。”叶东虓给蜡烛添了点蜡油,说:“明年,咱们再多找些老伙计,一起守岁。”
烟花在夜空绽放,养老院的烛光在窗后闪烁,像黑夜里的星星。老人们的笑声混着鞭炮声,在冬夜里漫开,让每个听到的人都知道,这里有人在认真地过年,认真地爱着日子里的甜。
第三十二章老槐树上的“年轮信”
开春时,叶东虓在老槐树上挂了个木盒子,上面写着“年轮信”。“谁有想说的话,就写下来放进去,”他对老人们说,“等明年这个时候,咱们再打开,看看日子过得怎么样。”
郑德山写的是:“老伙计们,希望明年葡萄架更旺,赵大爷的棋艺能进步点。”张桂兰大娘写:“愿缝纫机还转得动,能给更多孩子做布偶。”李建国大爷写:“争取学会做无糖点心,让赵大爷也能吃口甜。”
赵大爷写得最慢,笔在纸上顿了顿,写下:“想老叶了,当年没跟他说过,他修的机床,是全厂最好的。”写完,他把纸条折成小方块,放进盒子里,像藏了个珍贵的秘密。
叶东虓把盒子锁好,挂在最高的枝桠上,说:“让老槐树替咱们保管,它的年轮会记得。”小宇画了张画,贴在盒子上:一棵大树,树下围着好多人,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
春风吹过,老槐树的叶子沙沙响,像在说“我记住了”。养老院的日子,就像这封信,藏着期待,藏着温暖,等着明年春天,再开出新的花。
第三十三章齿轮转起来的春天
老陈大爷的儿子带着他回来了。老人进门就直奔记忆角,一把抱住齿轮模型,喉咙里发出“呜呜”的声音。原来他在家总哭闹,指着窗外说“齿轮不动了”,儿子没办法,只好送他回来。
“老伙计,我给你上了油,”郑德山摸着模型的齿轮,“你看,转得多顺。”老陈大爷的手指跟着齿轮转,突然咯咯笑起来,像个找到心爱玩具的孩子。
叶东虓找人给齿轮模型装了个小马达,通电后,齿轮就能慢慢转。老陈大爷整天守着它,眼睛一眨不眨,吃饭都要端到旁边。“他这是把齿轮当老伙计了,”张桂兰大娘说,“就像当年在车间,机器转着,心里才踏实。”
有天,齿轮突然卡住了,老陈大爷急得直拍桌子。赵大爷戴上老花镜,用小镊子夹出里面的线头:“当年修机床也这样,再小的碴子都能卡壳。”齿轮重新转起来时,老陈大爷的手在模型上轻轻拍着,像在鼓掌。
春天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在转动的齿轮上,泛着细碎的光。老陈大爷的影子和齿轮的影子叠在一起,慢慢转,像时光在轻轻碾过,却碾不碎那些藏在齿轮里的念想。
第三十四章缝纫机的“新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