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时刻,凌晨四点,在值班室和衣而卧短暂休息的熊国国防部长铁木辛哥元帅,被这催命般的电话铃声瞬间惊醒。这位年逾花甲的老将,不顾自己六十岁的高龄,猛地从行军床上翻身跃起,几乎是踉跄着扑向办公桌上那部响个不停的红色电话机,额头上渗出冷汗。
事实上,这一夜他始终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心头总萦绕着一种强烈的不祥预感,仿佛今夜必有惊天变故发生。他本想在深夜给前线作战司令发出警示,提醒加强戒备,但转念一想,那位司令也是久经沙场、经验丰富的宿将,对战场态势应有判断,最终没有下达额外的指令,只留下深深的忧虑。直到凌晨两点左右,身心俱疲的他才勉强迷糊过去,梦中尽是炮火纷飞的场景。然而,当那尖锐刺耳的电话铃声骤然响起时,他几乎是瞬间清醒,反应之剧烈,让一旁轻声汇报的通讯参谋都吓了一跳,手中的文件掉落在地。
前线司令在电话中,声音带着无法掩饰的惊惶与沉重,详细汇报了前线遭遇的灭顶之灾:东部前线所有基地陷入火海,战术导弹和火箭阵地被夷平,战役集群在炮火中挣扎,所有空军基地音讯全无,情况危急到无以复加。
铁木辛哥元帅听着话筒中传来的每一个字,仿佛重锤般砸在心上。当那句“所有空军基地联系不上”传入耳中时,巨大的震惊与绝望让他再也无法握紧手中的话筒,电话机“哐当”一声重重摔落在坚硬的办公桌面上,碎片四溅。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用微微颤抖的手迅速抓起话筒,对着里面声嘶力竭地吼道:“不惜一切代价,继续尝试联系所有空军基地!立刻统计汇总各个作战集群的损失情况!我……我这就亲自去向领袖汇报!”放下那部仿佛重若千斤的电话,这位曾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被奉为国家英雄的老帅,身躯猛然一晃,挺拔的脊背似乎瞬间佝偻了下去,脸上刻满了深重的疲惫与难以置信的痛楚,眼中闪过年轻时浴血奋战的回忆,却在此刻化为无助的茫然,仿佛在转瞬之间,苍老了整整十岁。
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作为一名经验丰富且合格的将军,他的卓越战绩可谓是有目共睹。在边境冲突中,他屡次以寡敌众,创造了多次以少胜多的辉煌战绩,赢得了士兵们的由衷尊敬。
然而,他心里非常清楚,与华夏自卫军相比,熊国部队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无论是训练强度还是后勤补给,华夏军士兵每日都要进行实弹演习,他们挥洒的汗水都映衬出熊国部队的懈怠与不足。
当领袖提出要讨伐华夏时,他曾明确表示反对,并详细地阐述了其中涉及的经济负担和战略风险。但遗憾的是,领袖的性格异常固执,根本无法容忍任何异议。面对这样的局面,他仅仅坚持了一次自己的观点,便不再继续坚持,而是选择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职责上。
他开始全力以赴地配合完成前线所需的兵力和补给工作,亲自监督物资调配和动员计划的执行,确保一切都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虽然国内经济环境一团糟,工厂停产、粮食短缺,人民排队领取救济品,但是,国家没有对军事少投入,而是大多数资源向军事倾斜,导致民生行业如纺织和农业萎缩,部队的待遇,相对于工厂工人微薄的工资还是很优厚的,住房补贴和额外配给吸引了大批青年,所以,很容易动员了近千万部队,街头贴满了征兵海报。
但物质条件制约了部队的训练水平,弹药短缺让实弹训练缩减为每月一次,士兵们只能模拟射击,虽然武器装备非常强大,新式坦克和火炮堆积在仓库,但是,没有优秀的士兵,缺乏实战经验的军官指挥混乱,根本发挥不出战斗力,演习中常出现误操作事故。
而反观华夏的自卫军,实弹演习就是常态,每周至少三次全装演练,时刻营造战斗氛围,警报声和爆炸回响在训练场,四五亿人供养三四百万的部队,人均资源充裕,士兵伙食丰盛、装备精良,而且,国家大量的黄金和白银储备,让部队武器装备和物质生活非常丰富,营房里空调恒温、医疗设施完备。
让我们再来看看熊国的情况,这个国家的人口不到一亿,但却要供养多达一千多万的庞大军队。这意味着大量的青壮年都被征召入伍,导致田间只剩下老人和妇女在辛勤劳作。许多重要的民生产业因此无法得到充分的发展,比如纺织厂纷纷关闭,农田也逐渐荒废。
人民的生活陷入了极度的困境,饥饿和贫困随处可见。然而,这些惨状却被军方严密封锁,外界很难得知真实情况。尽管如此,熊国仍然不顾一切地举全国之力去讨伐华夏,这在铁木辛哥看来简直就是得不偿失。
他认为这样做只会加速熊国的崩溃,因为战略资源的过度消耗将使其无法维持长久的战争。而且,他对八国联军中的其他七个国家也并不看好。
首先,腐国在二战中遭受了重创,其工业基础变得非常薄弱,几乎可以说是被打瘸了。因此,它所能提供的帮助相当有限,仅仅是象征性地派出了三十多万常规兵力。这些军队的装备陈旧,士兵们的士气也十分低落,可以说只是聊胜于无罢了。
至于其他如如意国、荷国、葡国等小国,它们的贡献更是微乎其微,所派遣的几万部队简直就是杯水车薪,对于整个战局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对于需要重视的米国,铁木辛哥不看好这些老爷兵,他们驻海外基地的士兵沉迷享乐,纪律松弛,两大洋的舰队规模庞大但训练不足,未必能战胜华夏的海军,虽然他们水面舰艇数量差不多,都是数百艘主力舰,但是,华夏优秀的潜艇,静音技术先进,能悄无声息接近目标,让人心生畏惧。
联想到纸上谈兵的米国太平洋司令唐纳德·威廉姆斯将军,只会在沙盘推演中胜利,和没有指挥作战经验的大西洋前线司令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莱恩斯,演习报告漏洞百出,让他对米国不报任何希望,铁木辛哥多么希望米国的两样舰队能牵制华夏的军力,分散他们的火力,但他知道,那是不可能的,米国行动迟缓,只能是抱有幻想,今天夜里到明天没有大的损失就谢天谢地了,祈祷前线能撑过黎明。铁木辛哥可是研究透刘铮的作战风格,反复分析历史战例,只要开战就是全面开战,海陆空协同猛攻,不会顾此失彼的,任何弱点都会被迅速利用。
现在,只有的到前线的准确情况,侦察报告详实无误,才能向统帅汇报,不然,模糊的情报就和捕风捉影差不多,会误导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