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古今中外奇案录 > 第140章 包青天明察秋毫(第12页)

第140章 包青天明察秋毫(第12页)

仙英一直对正生唐子良心生好感,觉得他格外可爱。一天,她趁机私奔到外厅,悄无声息地带着子良一同进入卧房,两人欢愉地交合。戏班即将结束演出,子良心中盘算着:戏演完了,我岂能久留于此与仙英长久相会?于是他心生一计,决定私下与仙英约定私奔。但他并不确定仙英是否愿意。

当夜,子良私下找到仙英,低声问道:“如今你家戏班即将结束,我自然不能长久留在此处与你共享欢乐,你心中作何感想?”仙英无奈地叹息:“我也无可奈何啊。”子良心中一动,开始用甜言蜜语诱惑仙英:“我有一计,不如我们一同私奔到我家去吧。”仙英有些犹豫:“我家门锁重重,如何能轻易逃脱?”子良信心满满地说:“你家后门花园处,我们可以翻墙而出。”仙英一听,觉得这是个可行的办法,于是两人约定了某个夜晚翻墙逃出,一同与子良回家。

由于庆塘夫妇设宴已久,日夜操劳,对仙英的失踪并未多加提防。直到次日清晨,他们呼喊仙英起床,却连喊几声都无人应答。他们赶紧到仙英的卧室查看,却发现床上空空如也,人已不见踪影。庆塘夫妇顿时惊慌失措,捶胸顿足地哭喊道:“我的媳妇一定是被人拐走了!”他们仔细思考了许久,最终断定:“拐走我媳妇的绝不是别人,一定是那个杨善甫!他多年来一直欺压侮辱我们,我们只能忍气吞声。没想到他现在竟然还敢拐走我的媳妇!”于是,他们不得不愤然告状,寻求法律的保护。

包公郑重地宣布道:

“本官受理此案,事关婚姻法规的严重破坏与拐带妇女的恶劣行径。婚姻,自古便是社会之根本,法制,乃国家之基石。然而,那枭雄杨善甫,如同一只凶猛的虎狼,横行霸道,仗着家财万贯,行事狡诈如同鬼魅。他欺压弱小,肆意奸淫少妇刘仙英,贪婪无耻,无休无止。

就在本月某日的深夜三更时分,杨善甫竟然胆大妄为,将刘仙英拐走,藏匿于远方,还顺手盗走了她家中的财物,使得原本美满的家庭遭受重创。如今,我身为公婆,有媳却如同无媳,我儿身为丈夫,有妻却如同无妻。这恶妇行径,如同乌云蔽日,令人痛心疾首。

如今,这地方的风气已然败坏,如同那溱水、洧水边的放荡,风俗亦不异于春秋时的郑国、卫国。本官特此上告,请求严惩此等恶徒,以维护社会的公序良俗。”

包公,这位名震天下的神探,性情刚毅,明察秋毫,断案如神。他接到了庆塘的诉状后,立刻下令差役前往捉拿被告杨善甫。

杨善甫被捕后,满脸愁容,叹息道:“老天爷啊,我真是冤枉死了。虽然我和刘仙英平时有些感情,但她现在突然失踪,生死未卜,我怎会知道她去了哪里?庆塘却无端指责我奸拐了他的媳妇,这简直是天大的冤枉。我必须上诉,才能洗清这不白之冤。”

于是,杨善甫挥笔写下了诉状,急切地奔往官府上诉。他在诉状中写道:

“我控诉的是捕风捉影、无凭无据的诬陷。我与庆塘的媳妇刘仙英之间,虽然有些风言风语,但那些都是私下的交情,怎能作为公堂上的证据?如今,刘仙英突然失踪,庆塘却一口咬定是我拐走了她,这岂不是指鹿为马、画蛇添足的荒谬之举?他教唆恶人攀诬我,架空告害,企图将我置于死地。包公啊,你是天下闻名的青天大老爷,若不为我劈开这重重冤屈,我必将被栽赃陷害,永无翻身之日。我恳求你明察秋毫,还我清白!”

包公仔细审阅了杨善甫的诉状,心中暗自思量:“你与刘仙英私通多年,如今她被人拐走,这其中必有缘由,你岂能推卸责任?”于是,他厉声喝道:“杨善甫,你与刘仙英私交已久,定知她心中所想。现在她被人拐走,你必定知情。”

杨善甫辩解道:“仙英多情,与她相好的男子众多,怎能诬陷是我拐走了她?”包公冷笑一声,道:“既然刘仙英多情,你便将她相好的男子一一报来。”

杨善甫无奈,只得报出李廷诏、陈汝昌、王怀庭、王白麓、张大宴、李进有等人的名字。包公立即下令将这些人拘到堂下审问。经过一番审讯,众人均表示刘仙英确实多情,与他们有过私情,但对于她被人拐走一事,却一无所知。

包公见众人矢口否认,心中疑虑更重。他下令对杨善甫及众人动用夹刑,希望能逼出真相。然而,无论如何拷问,众人始终坚持自己没有拐走刘仙英。他们纷纷抱怨道:“刘仙英本就是个水性杨花的女人,不知与多少人私通。现在她不知被谁拐走了,却让我们这些人来受这苦楚,真是死不瞑目啊!”

庆塘见状,连忙向包公禀报:“拐走我媳妇的人就是杨善甫,与他人无关。他这是故意扯上众人来混淆视听。”包公再次审视众人,发现他们的口供都一致指向刘仙英多情,但绝不敢妄言杨善甫拐带她。

包公心中暗自思量,觉得此事颇为蹊跷。他深知刘仙英私情众多,但究竟是谁拐走了她,却成了一个难以解开的谜团。他决定继续深入调查,以期揭开这起离奇案件的真相。

包公听完众人的陈述后,心中对杨善甫是否真的有罪产生了疑虑。为了慎重起见,他决定先将所有人犯暂时收监。夜深人静,二更时分,包公独自焚香祈祷,他向天地神明祈求能尽快揭示真相,以免冤枉无辜之人。

祈祷结束后,包公走到西窗前,忽然听到一阵读书声。他仔细聆听,发现有人正在诵读《诗经》中的“绸缪”一诗,其中“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的句子格外引人注意。包公心想,这诗出自《唐风》,莫非与案件有关?

次日清晨,包公梳洗完毕,准备升堂审案。这时,他听到衙门后面有人唱歌,歌词中提到了“戏台上好生糖,甚滋味?分明凉”。包公突然恍然大悟,意识到唱歌的很可能是扮戏的子弟,姓唐名子良。

升堂后,包公处理完其他公务,再次提审杨善甫。他问道:“庆塘家曾请戏班子演戏吗?”杨善甫答道:“是的,演过。”包公又问:“其中有没有姓唐的?”杨善甫回答:“有,唐生名子良。”包公继续追问:“他是哪里人?”杨善甫回答:“衢州龙城人。”

包公心中已经有了计较,他假借捉拿劫贼的名义,向衢州守备宋之仁发出公文,称最近抓获一名惯贼,该贼供称与龙城的唐子良长期合伙打劫,并分得一名美妇和若干金银财物。请宋之仁协助缉拿唐子良赴包公处对质。

宋之仁接到公文后,立即派人捉拿唐子良,并将其解送到包公府衙。面对包公的审问,唐子良如实陈述了自己的情况。他自称出身宦门,多年习学儒书,但因家境贫寒,无法维持生计,遂与同伴合伙做戏为生。他承认在庆塘家做戏时与刘仙英私奔结好,但坚称自己从未为盗。他还表示,同伙诸人都可以为他作证。

包公已经洞悉了真相,于是下令将唐子良收押入监。接着,他传令捉拿刘仙英,严厉地问道:“你为何如此不义,背叛丈夫私自逃走?”刘仙英低头答道:“小妇人逃走之罪确实无法逃避,但因为我那丈夫年纪太小,无法满足我的情欲,所以我才丧尽廉耻犯下这等罪孽,万望大人宽恕。”

包公又转向于庆塘父子,质问道:“这老头好不无知,你儿子还只是个乳臭未干的孩子,你怎么能用这样一个淫妇为媳,难怪她会逃跑。”于庆塘慌忙辩解道:“小人晚年得子,对他过分溺爱,所以早早就为他娶了媳妇,希望大人能够宽恕。”

包公沉吟片刻,随即宣判:刘仙英因背夫逃走,当官发卖;唐子良因私纳淫奔之妇,杨善甫因淫奸少妇,均拟判徒罪;杨廷诏等人因和奸,亦难逃法网;于庆塘因诬告他人,重加罚赎,以儆效尤。众人闻言,均表示心服口服。

包公在判词中写道:“经本官审理查明,刘仙英姿色艳丽,却品行不端,淫情滥恶,世所罕见。她耻于与乳臭未干的丈夫同床共枕,却与奸夫私通款曲,丧尽名节,甘受污辱。她不仅在室中多情郎君面前失身,更背夫与戏子偷情,罪行深重。本官依法将她官卖,以儆效尤。唐子良私纳淫奔之妇,何以为良?杨善甫恣意私奸,难以言善。此二人均拟判徒罪,以警示世人。杨廷诏等人悉数和奸,法条难赦。于庆塘身为长辈,却诬告他人,本官重加罚赎,以严明法纪。本官此举旨在扫除全城淫风,挽回万民淳化之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