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包公升堂处理公务,恰巧卜安前来告状,说刘全私宰耕牛。包公一听,心中一动,昨夜的梦与这案子似乎有着某种奇妙的联系。他仔细回想,那巡官是不是暗示着“卜”字?女子骑马,岂不是“安”字?持刀割肉,正是“割”字;而那千个口,岂不是“舌”字?还有那“丑生人”,不正是“牛”吗?
包公越想越觉得有道理,心中断定卜安与刘全之间必有深仇大恨。前几日那耕牛被割舌的案子,多半也是卜安所为。他这是故意栽赃刘全,借官府之手报复。
想明白这些,包公决定先不动声色,暗中调查清楚再做定夺。
包公立即下令将卜安投入狱中,进行深入的审讯。狱吏们取出冰冷的刑具,摆在卜安面前,严肃地警告他:“老实交代,免受皮肉之苦。”卜安面对这严酷的场面,心中充满了恐惧,终于抵挡不住压力,被迫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他坦白了,因为曾经向刘全借柴薪遭到拒绝,心生怨恨。于是在七月十三日晚上,他见到刘全的牛在山坡上吃草,便恶向胆边生,割下了牛舌。
狱吏们审讯清楚后,第二天便将结果上报给包公。包公依据律法,对卜安做出了判决:长枷示众一个月,以示惩罚。他在判决书上写道:
“经查,卜安乃刘全之仇敌。他挟私仇伤害无辜之牛,心肠何其狠毒;割牛舌伤害有用之畜,行为何其恶劣。他教唆他人宰牛,却又违反禁令,自以为得计;卖牛肉后又来首告,自以为得逞。岂知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他机关算尽,反害其身。念其乡野之人,不知法度,故从轻发落,杖责枷儆。”
判决书一下,众人无不佩服包公的神明洞察。他的公正无私,让人们对法律充满了敬畏和信任。
十五
在开封府的南乡,有一户姓富的大户人家,主人名叫富仁。他家有一匹上等的母马,是富仁花了大价钱买来的宝贝。有一天,富仁骑着这匹心爱的马去庄上收租,到了庄上后,他让仆人兴福骑着马回家。
兴福骑着马走在回家的路上,中途下马休息。这时,一个名叫黄洪的汉子骑着一匹瘦弱的骡子走了过来。黄洪自称是从南乡来的,他看到兴福后也下了骡子休息,主动和兴福搭话。两人聊得很投机,不知不觉过了很久。
突然,黄洪心生一计,他夸赞兴福的马腰身肥美,问兴福是否懂得识马。兴福老实地回答说自己不懂,只是知道东家花了大价钱买的这匹马。黄洪便说自己曾经贩过马,对马很有研究,希望能试骑一下这匹马。兴福没有多想,就把马交给了黄洪。
黄洪骑上马后,一溜烟地跑了出去,根本没有回头的意思。兴福这才意识到不对劲,连忙追上去。可是黄洪已经加快速度,骑着马飞快地逃走了。兴福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马被骗子拐走,心里后悔不已。他只好骑着那匹瘦弱的骡子回到庄上,向主人富仁报告了这件事。
富仁听到这个消息后大怒,痛斥了兴福一顿,然后命令他牵着骡子去府衙告状。当时包公正在公堂上处理公务,兴福上前告状。包公问他是什么地方的人,兴福回答说自己是南乡人,是富仁家的仆人,有状纸呈上。
状纸上写着:告发半路拐马之事。无赖之徒冒充买马之人,试骑半里之后加鞭逃走,不知去向。只留下他骑来的瘦骡子作为抵押。马上之人不知是谁之子,清平世界岂容此等欺诈行径。乞求包公追查并惩处此贼。
包拯,这位以智慧和公正闻名的判官,锐利的目光落在面前的这位陌生棍徒身上,询问他的名字。然而棍徒福却回应说,在路上偶遇,并未得知对方的姓名。包拯眉头紧皱,略带责备地对这个乡民说道:“你这百姓怎么如此糊涂?既然连对手的下落都不清楚,又为何来此申诉冤情呢?”对此,兴福满面愁容,恳切地解释:“我久闻天台判官能破解无头冤案,因此特来求您主持公道。”
包拯沉思片刻,决定施下一计,考验一下兴福的命运。“你先回家,三天后再来这里,我会告诉你下一步计划。”兴福感激涕零,磕头离去。随后,包拯命令手下赵虎将一头骡子牵入马厩,刻意三日不给草料,使得骡子饥饿难耐,嘶鸣不已。
转眼间,三天已过,兴福如约前来。包公下令牵出那头饥饿的骡子,亲自带着兴福出城,让张龙紧随其后,一切按照预设的计策进行。他们沿着骡子被盗的原路引导前行,一旦遇到草地,两人便故意拦截驱赶,那头骡子仿佛识途老马,无需扬鞭自奋蹄,径直奔回四十里外的一处名为黄泥村的地方。村子中央一处瓦房旁边,有一座简陋的茅屋,骡子直冲进茅屋内大声嘶鸣。
此时,茅屋主人洪某走出来见到自家丢失的骡子竟然自行返回,心中暗自窃喜。张龙和兴福趁机在附近邻居中打探消息,发现洪某得意洋洋地牵着一匹母马走向山中饲养。张龙迅速带着兴福前去辨认,兴福一眼认出了那匹母马,走上前去牵住。洪某见状想上前抢夺,却被张龙一把抓住,连人带马一同擒获,一路押解回到府衙见包公。
包公面色铁青,雷霆震怒:“你这个狡猾大胆的家伙,难道不知道我是谁吗?包某在此,你还敢明目张胆地在路上诓骗行人的马匹,可知此举当受何等重罚?”面对包公的质问,洪某自知理亏,哑口无言,无力辩驳。
包公果断下令,让张龙对其施以严酷的笞刑,并将其戴上枷锁,在公众场合公示警示,同时判决没收其骡子,并给予杖责七十的惩罚,然后逐出城外。对于兴福,虽因不明真相而误与洪某试马,但也因其疏忽大意,酌情予以责罚,让他在官府监督下领回自己的马匹。
包公挥毫写下判词:
经查明,黄洪乃一无赖之人,觊觎他人马匹,凭借一时侥幸,犹如自以为得到了伯乐的赏识;而兴福身为无知之人,轻信他人,未曾深思熟虑,落入赵氏般的奸计。殊不知马匹不可随意借予他人,竟轻易被以骡子调包。事发之后,未能及时追寻到嫌疑人,也未能识别出作案地点。幸好马匹通灵性,凭借记忆沿原路追逐,才得以让罪犯现形,无法逃脱法律的制裁。
此案应当从严追究,公正判罚,以此警醒世人,勿蹈覆辙,切勿效仿这种骗马之举。
十六
扬州城东门外,住着一位名叫刘真的儒士,表字天然,他自幼聪颖异常,热爱诗书,至今尚未婚娶,一心沉浸在书房之中,安贫乐道。适逢宋仁宗皇佑三年开设科举考试,刘真满怀期待,携带着简单的行李踏上前往京城东京的应试之路。然而,由于盘缠有限,他在路途上耽误了不少时日,待抵达京都之时,科考已经结束。刘真不禁喟然长叹:“我命中注定,此番无缘参加科考。”
无奈之下,他只得收敛心情,用剩余的钱财租赁了开元寺的僧房,继续苦读学业。时光荏苒,如同飞箭穿空、梭影掠日,转瞬便是热闹非凡的上元佳节,京城内外灯火辉煌,大放花灯。
在距离京城三十里之外,有一个叫做碧油潭的地方,潭水深不见底,据说潭中有一尾修炼千年的金丝鲤鱼,曾幻化为人形,诱骗过往客商。这一晚,正值元宵,鲤鱼精再度化作人形,化作一个十七八岁的俏丽丫鬟,手提红灯笼悠然步入城中,所到之处引来无数目光。临近五更天色渐亮,妖鱼担心暴露真身,悄然遁入了金丞相家后花园的大池塘中隐匿起来。
元宵过后,妖鱼并未急于回归潭中,恰巧金丞相的女儿金线小姐在花园赏花,身边跟着侍女。金线小姐一眼看中了东侧瓦盆中的那株娇艳白牡丹,于是让侍女摘来欣赏,她们倚靠在池阁的栏杆边饮酒畅谈。这时,池中忽然出现了一条金鳞闪耀的鲤鱼,它摇动须尾,浮游水面,引起了金线小姐的注意。小姐将手中的半杯残酒倒入池中,妖鱼一口饮尽。小姐含笑注视许久,才离开回了自己的闺房。
此后,妖鱼得知金线小姐喜爱牡丹,便每晚用妖气滋润那些花朵,使得牡丹愈发鲜艳动人。这一奇景引得金线小姐每日必来花园观赏折花,浑然不知那美丽的背后隐藏着一条企图接近人间繁华的妖鱼。
随着春天即将逝去,初夏的脚步悄然来临。刘秀才在僧舍的生活日益拮据,身边的朋友也都各自散去,面对生活的窘迫,他只能另谋出路。于是,他挥毫泼墨,精心书写了几幅草书作品,打算拿到城里官宦人家售卖。一日,他来到了显赫的金丞相府邸门前,恰好撞见丞相外出访友归来的时刻。丞相见刘秀才手中握着字幅,便让人拿来看,看过之后赞不绝口,便将他邀请入府。在询问了刘秀才的籍贯和来由后,丞相看出他非寻常之辈,便留下他在府中西馆担任家庭教师,教导子弟们读书写字,并立刻派人去开元寺帮他搬运行李,安排住在靠近后花园东侧的轩榭旁边。
刘真有幸得到金丞相的赏识和提拔,生活条件大大改善,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研习学问。很快,府中的书信往来皆由刘真执笔回复,丞相对他越发器重。一天深夜,刘真独自漫步至后花园,意外撞见金线小姐与几位侍女正在花架下嬉戏赏花,目睹其美貌,刘真心想:“坊间传闻丞相之女国色天香,果真名不虚传,若是将来我能功成名就,能与此等佳人结为连理,实为人生一大幸事。”想到此处,他生怕被人察觉,便匆匆转身回到了东轩,吟诵杜甫诗篇以抒怀。
俗语云,贪念一起,邪魅便有机可乘。而这妖鱼精正伺机找寻一个合适的好男人下手,就在这一夜,它得知刘秀才尚未入睡,便幻化成金线小姐的模样,悄悄来到了刘真读书的馆舍敲门。刘真开门一看,竟是白天所见的那位小姐,顿时惊讶不已。妖鱼精假扮的小姐柔声道:“秀才不必惊慌,我已确认父母都已经安睡,听见您的朗朗书声十分悦耳,特意前来请教。”刘真听后逐渐安心,两人便相对坐在榻上,交谈了很久,直至夜深,两人宽衣共寝。
破晓之际,妖媚起身,对刘真低语:“今晚我还会早早过来陪伴你。”说完便消失在黎明的微光中。从此以后,妖媚每晚都会如期而至,与刘真共度漫漫长夜,感情日渐深厚。她每次来访,总会带来美味佳肴款待刘真,刘真沉浸在这突如其来的幸福中,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某一晚,妖媚携美酒佳肴来找刘真共饮,并对他透露:“你虽然现在这里过得不错,但如果长久下去被侍女们察觉并告知我父母,恐怕会让双方都陷入尴尬境地。倒不如这样,我把我闺房里的财物偷偷带上,与你一起逃离这里,我们回到你的家乡,长相厮守,做一对真正的夫妻。”刘真听后有些担忧:“万一丞相派人追查此事,我们的罪责该如何逃避呢?”妖媚安抚他说:“我的母亲对我极其疼爱,而且我们之间并没有正式的婚姻仪式,即便他们追查,也不至于酿成大祸。”刘真权衡再三,最终答应了妖媚的提议。
过了一个夜晚,两人商定在十四日晚上,于河边准备好船只,金线小姐秘密收集了一些金银细软,与刘真一同踏上了返回扬州的路途。等到丞相发现刘真失踪,竟然没有追究此事,任由他们离去。
自从妖媚离奇消失之后,那株牡丹花也随之迅速凋零枯萎,金线小姐因日夜思念而郁郁寡欢,身体渐渐虚弱,即使请来最好的医生,也无法治愈她的病情。金小姐的母亲心疼之余追问病因,金小姐这才透露是因为挂念那株牡丹所致。母亲将此事告诉了丞相,丞相听闻后称:“此种牡丹唯有扬州才有。”于是立即派遣家仆携带大量金银前往扬州,无论官宦之家还是平民百姓,不惜重金购买牡丹。
家仆领命后直奔扬州,四处寻找同样的牡丹花,最终得知只有东门刘秀才家中种植了几丛这样的牡丹。当家仆找到刘秀才家时,恰逢刘真外出不在,只有一位女子在帘子下询问来者何人,家仆一听声音,顿感惊讶,觉得像极了自家小姐的声音,走近一看,果然是金线小姐本人。这时刘真恰好归来,家仆也认出了他就是刘秀才,双方均愣住了,一时之间不知所措。刘真询问家仆来意,家仆如实禀告说是小姐因为思念牡丹花而患病,特地来此高价购花。刘真听后笑着回应:“小姐随我在扬州已经有半年之久,怎么可能还有一个小姐在家?”家仆百思不解,只好连夜返回东京向丞相汇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