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古今中外奇案录 > 第138章 包拯外巡查案(第7页)

第138章 包拯外巡查案(第7页)

在河南开封府的新郑县,有个叫高尚静的人,他家有数顷良田,男女老少都辛勤耕作,过着平静的日子。高尚静年近四十,却是个好学不倦的人。他的衣着虽然破旧却从不清洗,食物也从不挑剔,他对人真诚,对物不贪,从不让无益的忧愁困扰自己,也从不让有心之喜动摇自己的内心。

他时而沉浸在书海中,时而以琴酒自娱,欣赏四季的美景,品味大自然的秀丽。他常对妻子说:“人生短暂,就像白驹过隙,稍纵即逝。如果不及时享受生活,恐怕白发很快就会爬上头,老境将至。”说完,便叫妻子取酒来,两人一起消遣。

正当他们饮酒作乐时,新郑县的官差突然上门,催促高尚静去交秤粮差。高尚静收拾好家里的白银,到市上的银铺去兑换。他得到了四两银子,小心翼翼地藏在袖子里。他想,往年交粮都是里长代劳,但这次包公亲自下令,要求每个人亲自去交。他听说包公为官清正,心生敬畏,于是决定买些牲口、酒水和香烛,先去城隍庙许个愿,等交完粮再来还愿。

在庙里祈祷完毕后,高尚静将牲口和酒水分给了众人,自己也喝了几杯。当他离开庙时,却发现自己袖子里的银子不见了。原来,有个叫叶孔的人一直在暗中观察高尚静。他看到高尚静带着银子来庙里许愿,便起了贪念,悄悄跟在高尚静身后,躲在城隍宝座下。等高尚静一走,他就把银子拿走了。

高尚静回到家才发现银子丢了,他急忙回到庙里寻找,但已经找不到任何线索。无奈之下,他只好写了一份状子,来到包公面前告状。包公看了状子后说:“你的银子在庙里丢了,又不知道是谁拿的,这案子很难查啊。”于是他不准高尚静的状子,将他赶了出去。高尚静感到十分冤枉,眼含泪水地离开了。

包公处理完公务后,心中始终难以平静。他作为百姓的父母官,理应为民解忧,可这次的案件却让他感到棘手。他思索再三,决定亲自前往城隍庙求神问卜。

他恭敬地撰写了一篇疏文,虔诚地来到城隍庙,将疏文焚于香炉内,默默祈祷。祈祷完毕后,他回到衙门,命人点亮灯烛,将几案焚香放在东边,自己则端坐在案前,面向东方,闭目祈祷。

他就这样连续三夜坐以待旦,心中默念着案件的线索和疑点。到了第三夜的三更时分,忽然狂风大作,吹得屋瓦作响。不一会儿,风吹来一物,直接落在台阶下。包公命人拾起查看,原来是一片叶子,叶子上有一个被虫蛀出的小孔。

包公看着这片叶子,心中豁然开朗。他明白了叶子的寓意,也找到了案件的突破口。他吩咐左右各去休息,自己则继续沉思着案件的细节。

这一夜,包公虽然未能直接破案,但他从这片叶子中得到了重要的启示。他知道,只要沿着这个方向继续追查,一定能够揭开案件的真相。

第二天,包公将张龙和赵虎叫到面前,郑重其事地吩咐道:“你们两个,立刻去府县附近的街巷喊话,寻找一个叫叶孔的人。如果有人回应,就马上带他来见我。”张龙和赵虎点头答应,随即离开了衙门。

他们在市街上大声呼喊了半日,终于在东街有人应声而出。那人自称就是叶孔,好奇地问他们有何事相告。张龙和赵虎严肃地说:“包公有请。”于是,他们将叶孔拘到衙门,让他跪下接受包公的审问。

包公目光如炬,直截了当地问叶孔:“几天前,新郑县的高尚静在城隍庙里丢了四两白银,那银子有三片大小不等。他到我这里来告状,说是你捡到的。我也知道这银子是你捡的,并不是偷的。可你为何不把它归还给高尚静呢?”

叶孔见包公判断如神,说得一点没错,只得心悦诚服地招认道:“小人那天在庙里焚香,确实捡到了这银子,但我一直没敢用。既然被相公您发现了,小人不敢再隐瞒。”

包公听了叶孔的口供,立即命令手下押着叶孔回家取银子。然后,他又派人去叫高尚静到衙门来。当高尚静看到那四两白银时,一眼就认出这正是自己丢失的银子,分毫不差。

包公对高尚静说:“你的银子是叶孔捡到的,现在我已经帮你追回来了。你拿三两五钱去交秤粮差,剩下的五钱就给叶孔作为酬劳吧。以后你们见面,不要再有什么芥蒂了。”

高尚静和叶孔都感激涕零,拜谢包公后离开了衙门。高尚静回到家,拿出一些散碎的银两,备办了牲口、香烛和纸钱,专程前往城隍庙还愿,心中充满了对包公的感激之情。

十三

包公正坐在厅堂中处理公务,突然公吏刘厚急匆匆地前来禀报:“大人,门外有个叫石哑子的家伙,拿着根大棒要献给您。”包公听后有些好奇,便让刘厚带石哑子进来。

石哑子进来后,包公亲自询问他,可他却支支吾吾,一句话也说不清楚。旁边的官吏们见状,纷纷对包公说:“这家伙每次遇到新官上任,都会拿着这根棒来献,让官老爷打他。大人您就别费心问他了。”

包公听完后,心里开始琢磨起来。他觉得石哑子这么执着地要挨打,肯定有什么冤屈。否则,谁会愿意无缘无故地挨棍子呢?于是,包公心生一计,他让手下用猪血把石哑子的屁股涂得红红的,然后给他戴上长枷,让他在街上示众。同时,他还暗中派了几个士兵去打探消息,如果有人为石哑子喊冤,就把他带到自己面前来。

没过多久,街上就围满了来看热闹的人。其中有一个老者看着石哑子,不住地叹气说:“这人真是冤枉啊,今天还要受这样的苦。”士兵们听到后,立刻把老者带到了包公面前。

包公详细地询问了老者事情的经过。老者告诉包公,石哑子是村南的人,他有个哥哥叫石全,家里非常有钱。但是石哑子从小就不会说话,被他哥哥赶出了家门,家里的财产也没分给他一份。石哑子每年都会去告状,希望能得到公正对待,但每次都无功而返。今天又被打成这样,老人实在看不下去了,才会感叹。

包公听完老者的叙述,心中已经有了计较。他立刻派人去把石全找来,当面质问他:“这个哑子,真的是你的亲兄弟吗?”石全面不改色地回答:“他只是我们家养猪的人,虽然以前住在本家庄,但绝对不是我的同胞兄弟。”

包公听了石全的话,心中已经有了底。他随即下令解开石哑子的枷锁,让他离开。石全见状,满心欢喜地回去了。

但包公并没有就此罢手。他再次把石哑子叫来,教诲道:“以后你如果再碰到石全,不用客气,直接上去打他一顿。”石哑子虽然不会说话,但似乎明白了包公的意思,他点了点头,便离开了。

没过多久,石哑子在东街外偶遇了石全。由于心中积压已久的怨恨,石哑子一怒之下推倒了石全,扯破了他的头面,一顿乱打,让石全狼狈不堪。

石全吃了大亏,自然不肯善罢甘休。他愤怒地写了一份状子,投到包公那里,控诉石哑子不尊礼法,竟然殴打亲兄。

包公拿到状子后,并没有立刻发作。他冷静地问石全:“如果石哑子真的是你的亲兄弟,那他的罪过确实不小,我绝不能轻易饶恕。但如果他只是个普通人,那就只能当作普通的斗殴来处理了。”

石全一听这话,心中一紧,连忙回答:“他确实是我的同胞兄弟。”

包公听后,一拍惊堂木,厉声道:“既然石哑子是你的亲兄弟,那你为何不将家财分给他一份?难道你是想独占家财,欺压兄弟吗?”

石全被包公的话问得哑口无言,无法辩驳。包公见状,立刻下令差人将两人带走,并将石全的家财产业一分为二,平分给两人。

消息传开后,众人无不拍手称快,对包公的公正和英明赞不绝口。而石哑子也得到了他应得的公正待遇,从此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十四

包公下达了严令,张贴告示于府衙前:若有私自宰杀耕牛者,一经捉拿,官府将赏赐三百贯钱。刘全回家后,叫来一个屠夫宰杀自家的牛,将牛肉分给邻居们。

然而,他的邻居中有个叫卜安的,与刘全素有旧怨。卜安看到告示后,一把拉住刘全,冷笑道:“刘全啊刘全,府衙前的告示写得清清楚楚,捉到私宰耕牛的就有三百贯赏钱。你胆子不小,还敢公然杀牛?”说完,卜安便绑住刘全,准备带他去见包公。

这边暂且不提卜安和刘全的事。当晚,包公睡至三更时分,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中,一个巡官领着一个女子骑着马来到他跟前,那女子手中握着一把刀,刀上似乎有无数个口,她开口说话,声音像是从千万个口中发出,说的是“丑生人”。说完,这奇怪的景象便消失了。

包公醒来后,反复琢磨这个梦,却怎么也弄不明白其中的含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