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古今中外奇案录 > 第138章 包拯外巡查案(第5页)

第138章 包拯外巡查案(第5页)

王知州信以为真,对万安施以严刑逼供。在痛苦的折磨下,万安终不堪忍受,被迫承认了谋杀鲍成的指控。他被戴上重枷,打入大牢,一纸判决仿佛已将他的命运钉死。

然而,就在寒冬降临之际,此案引起朝廷关注,仁宗皇帝特命铁面无私的包拯复查此案,且明确指示不得草率论处死罪。万安由此被解往京师,接受包公亲自审理。审讯过程中,万安面对案卷,泪流满面,再次申述自己的冤屈。

包拯听罢,眉宇间浮现出深思之色:“光天化日之下行凶,难道竟无一人目睹?若是图财害命,凶手理应远遁,怎会主动归来?”他敏锐地察觉到案情中的矛盾之处。于是,包公果断下令解除万安的长枷,将其暂时安置在狱中较为宽松的环境中。

随后,包公秘密派遣亲信公牌李吉,火速前往江州鲍家深入调查。李吉领命之际,包公特意叮嘱:“若有人问及万安之事,只道已依法处决,不必透露实情。”这一举措,无疑为揭开真相布下了一枚引人入胜的棋子,也为这起扑朔迷离的谋杀案增添了更为浓厚的悬疑色彩。

李吉悄然而去,肩负使命,深入江州。与此同时,江某因得鲍金而骤然暴富,然而随着万安被判死刑的消息传来,他内心始终惶惶不安,深怕那桩罪行有朝一日被人揭露。某夜,江某梦见一位神人警示:“你因鲍金而富,却陷他人仆役于死地,日后必有一身红装的妇人揭示此事,你须慎之又慎。”梦醒之后,江某心有余悸,将此梦境铭记于心。

果然,一个多月后,一位身穿红衣的女子带着五百贯钱来到江某家中,意欲购买大量食盐。江某心中警铃大作,却不动声色,热情接待这位神秘女子,直言无需付款,愿无偿赠送上好食盐。女子疑惑道:“我与您素昧平生,何以如此厚待?”江某故作客气:“有幸娘子光临,些许礼数不足挂齿,若需盐腌鱼货,尽管取用便是。”

女子坚持付费购买,声称其夫在江口经营渔货,急需食盐腌藏。江某见推脱不得,只得加倍供应盐货。交易即将结束之际,江家仆人周富手捧污水盆不慎溅污了女子红衫,女子勃然大怒。江某急忙赔罪,许诺赔偿衣物损失,女子虽勉强接受,但仍愠怒离去。江某盛怒之下,将周富捆绑鞭笞两天,方将其释放。周富怀恨在心,径直奔向鲍家,向黄氏吐露了鲍顺在江口遭谋杀的实情。

黄氏听闻真相,悲愤交加,正欲前往官府报案,此时李吉突然造访。他自称自东京而来,因盘缠短缺,冒昧求助于鲍府。黄氏询问关于万安案件的进展,李吉据实以告:“万安已被处决。”黄氏听闻此言,悲痛难抑。李吉见状追问缘由,黄氏哽咽道出:“如今谋害我夫之人已查明,可怜万安成了替罪羊。”

李吉得知内情,坦诚告知自己正是受包公之托前来调查。黄氏取出十两纹银,委托李吉带领周富连夜奔赴东京,向包公告发实情。包公接报后,立即详加审理,确认事实无误,随即派遣公差前往江州,传唤江某及其同党到案受审。面对铁证,江某无法再行隐瞒,只得俯首认罪,被戴上重枷囚入大牢,案件至此尘埃落定。

最终判决,江某叔侄三人以命偿命,无辜的万安得以释放;同时追缴赃款,其中一半作为赏金给予周富以表彰其正义之举。至此,鲍顺的冤屈终得昭雪,一场由财富引发的谋杀阴谋,在红衣女子的介入与多方合力之下,终于水落石出,真相大白于天下。

在包拯任定州知府的那段岁月里,一名名为李浩的扬州富商,家财万贯,为了拓展商业版图,远赴定州进行交易。一日,他在离城十余里的地方豪饮至酩酊大醉,脚步虚浮,最终无法支撑,倒在了荒郊野外的路中央,沉沉睡去。

夜幕降临之际,两名心怀不轨的男子——丁千与丁万,途径此处,目光被李浩身边暴露的丰厚财货所吸引。他们趁李浩昏睡不醒,迅速将其拖至一处偏僻角落,利落地劫走其中百两黄金。赃物平分之后,两人各自揣着罪恶的财富,潜回家中秘藏。

然而,贪婪并未就此止步。丁千与丁万深知一旦李浩酒醒发现失窃,定会前往定州府报案。为彻底掩盖罪行,他们心生歹念,决意杀人灭口。于是,趁夜深人静之时,二人残忍地将毫无反抗之力的李浩击毙,随后扛起尸体,将其运至一座废弃的窑洞内。

在黑暗与冷寂中,他们将尸体投入窑炉,烈焰熊熊,顷刻间将李浩化为灰烬。待火势熄灭,他们从炉中取出冷却的骨灰,掺杂泥土,制成了一个不起眼的乌黑瓦盆。这个承载着血债的器皿,就这样被悄然融入了日常生活,无人知晓其背后的残酷真相。

定州城内,一位名叫王老的居民,某日在市集上购得了这只乌盆,带回家中作为寻常的尿壶使用。一切看似平淡无奇,直至某个深夜,王老起身如厕,惊愕地听见那乌盆内传来微弱而悲切的呼喊:“我是扬州客旅李浩,你为何向我口中倾洒秽物?”

王老闻此异象,顿感毛骨悚然。他急忙点亮灯火,对着那乌盆质询:“若你果真是冤魂,速将冤情道来,我愿助你洗冤昭雪。”只见那乌盆应声回应,讲述了一段骇人听闻的故事:身为扬州富贾的李浩,遭逢歹徒丁千、丁万于定州道上劫财害命,死后遭焚尸炼骨,化为这乌盆之内。恳求王老将自己带往包拯处,以期沉冤得雪。

王老听罢,心中震撼不已。经过一夜辗转难眠,他决定信守承诺,次日一早,便携带着那只承载冤魂的乌盆,毅然踏入定州府衙,向包拯大人禀明一切,期待公正的裁决能为李浩的亡灵平息冤屈,也让那两名凶手无所遁形。

包拯听闻王老详述夜来乌盆所述的惊人冤情,尽管颇感奇异,仍决定亲自查验。他示意属下将瓦盆带至堂前,当庭质询。然而,那乌盆此刻却默然无声,对包公的询问毫无反应。包公见状,眉头紧锁,厉声道:“此老儿莫非故意编造谎言,意图扰我官府视听?”随即下令将王老逐出公堂,严词警告不得再行滋扰。

王老怀抱乌盆,满怀委屈地返回家中,心中对那盆子的异象既惊且怒。然而,就在这一夜,乌盆再次发出叹息:“老翁勿忧,我今日面对包大人未能言明冤屈,乃因未能遮蔽身形。若你能借予衣物覆盖于我,我将再度前往府衙,确保包太守能清晰听闻我的控诉,届时我必坦诚陈冤,无丝毫虚言。”

王老闻言,惊诧之余,无可奈何,只好依言于次日用衣物将乌盆包裹妥当,再度踏上了前往府衙的道路。包拯见王老再次前来,虽感无奈,但出于职责所在,还是耐性询问。这一次,覆盖衣物的乌盆终于开口,详尽讲述了李浩被害的全过程以及自己的悲惨遭遇,字字泣血,令人动容。

包公听罢,震惊之余,立即命人传唤丁千、丁万。不多时,公差押解二人至堂上。包公严厉追问他们杀害李浩及夺金之事,丁千、丁万却矢口否认,坚称无辜。包公见状,下令将二人收押狱中,严加审讯,但二人依旧顽固抗拒,拒不认罪。

包公深知此案非同寻常,决定变换策略,传唤丁千、丁万的妻子前来问话。面对包公的严厉质询,二人的妻子起初亦坚称毫不知情。包公目光如炬,直指要害:“你们的丈夫已将李浩谋害,夺走百两黄金,将其骨灰铸成盆子,黄金就藏在你们家中。如今你们丈夫已承认此事,你们还要继续抵赖吗?”二妻闻此言,脸色骤变,惊惧之下,终于供认家中确有藏匿的百两黄金,埋藏于墙内。

包公即刻差遣人手押解二妻回家中挖掘,果然于墙中找到那百两黄金,铁证如山。当黄金被带回公堂,摆在包公面前时,丁千、丁万见状面面相觑,再也无法抵赖,只得如实招供谋财害命的罪行。

包拯依据律法,断定丁千、丁万犯下谋财害命重罪,依法判处死刑,立时执行。王老因首告属实,获官府赏银二十两,以示嘉奖。至于那承载李浩冤魂的乌盆,连同原本被劫夺的黄金,包公下令交由李浩的亲属领回,妥善安葬,以慰亡灵。此案至此告结,其离奇曲折,令人称奇不已。

在昏暗的月色下,南直隶的池州城笼罩在一片神秘之中。包公,那位以公正严明着称的巡按大人,正在细品着一桩看似平常的案子,却隐隐觉得其中蕴藏着深不可测的悬疑。

池州城中,有一个年过八旬的老者,名叫周德。此人虽年迈,却风流不减当年,心机深沉狡猾。一日,他看中了族中一位寡妇罗氏,那罗氏年轻貌美,犹如一朵含苞待放的鲜花。周德心生邪念,日日借故往来罗家,暗中窥探,对罗氏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

罗氏正值青春年华,被周德的甜言蜜语所迷惑,两人暗生情愫。终于有一日,两人相约深夜幽会。夜色中,罗氏见到周德的身影,便引他至床榻之上,两人缠绵悱恻,如胶似漆。这般偷情之事,竟然持续了一年有余,亲邻们虽有所察觉,却都选择了沉默。

然而,罗氏的丈夫的亲弟弟周宗海却是个正直之人,他多次劝说罗氏回头是岸,却无济于事。无奈之下,周宗海只得将此事告发到了包公那里。包公接到状纸,心中却是疑惑重重。他暗自思忖:一个年近八旬的老人,体力衰微,怎么可能还有精力去偷情呢?

于是,包公差遣得力干将张龙先将周德捉拿归案,进行审讯。周德在堂上哭诉道:“我已是风烛残年,连走路都费劲,哪里还有心思去犯下这等乱伦之事?请大人明察秋毫。”包公听罢,心中更加疑惑,便将周德暂时收监。

随后,包公又差遣黄胜将罗氏拘传到堂上勘问。罗氏在堂上哭诉道:“我乃寡妇之身,平日里足不出户,更何况与周德有尊卑之分,哪里敢与他交谈?又何来通奸之说?请大人明察。”两人所言如出一辙,甘愿受刑,却不肯招认罪行。

包公心情沉重,眉头紧锁,独自退入后堂,连茶饭都无心品尝。他的嫂子汪氏察觉到了他的异样,关切地问道:“叔叔,你这是怎么了?为何不吃不喝?”包公叹了口气,回应道:“我今日遇到了一个棘手的案子,头绪纷乱,难以理清,因此心烦意乱,连饭都吃不下了。”

汪氏看出包公心中有难言之隐,但她又不便直接询问,于是她灵机一动,将一根牙簪插入地中,暗示包公。包公顿时领悟,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立刻回到堂上,派人前往狱中提审周德和罗氏。

包公一声令下,左右将周德和罗氏押到堂前。他怒目圆睁,大喝道:“老贼无知,败坏纲常,死有余辜!”说着,他又指着罗氏大骂道:“你这淫妇,分明与周德通奸,竟还敢隐瞒我?”

包公见二人仍不肯招认,急令手下拿来两副拶棍,将周德和罗氏的手指夹住,各打二百棒。那二人疼痛难忍,终于无法忍受,只得将通奸的实情一五一十地招供出来。

包公听罢,心中已经有了决断。他下令将周德和罗氏各杖一百,然后赶周德回家。接着,他又传唤周宗海到堂,命他押着罗氏另嫁他人。周宗海领命而去,带着罗氏离开了堂前。

至此,这桩悬疑重重的案子终于水落石出,包公依法惩处了罪人,维护了伦法的尊严。整个池州城都为之震惊,包公的公正严明更是赢得了百姓们的敬佩和赞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