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十五天的军训结束后,我们脱下绿色的迷彩军训服,成为了真正的大学生。
军训到第八天时,张轻松就和文学院的一位大三学姐拍拖上了,据说这位学姐还是学校某位系主任家的千金。
得知这件事的时候,苗柱露出了羡慕的表情,我在一旁竖起了大拇指说道:“哥们儿真牛逼。”这句称赞是我打心底里发出来的。
不知为何,我生出了一种预感,张轻松的大学四年可能真的会像他说的那样,谈十几个女朋友。
按照学校历年的传统,军训结束后,所有社团会在学校中央的广场上举行一场名为“百团大战”的大型纳新活动,各社团的纳新负责人会使出浑身解数来吸引新生的目光,从而达到为自己社团注入新鲜血液的目的。可今年不知是经费不够还是什么原因,活动被取消掉了。
虽然我并不想加入任何社团,但就这样错过了一场宏大有趣的活动,还是觉得有点遗憾。
结束了连续几天的排课阶段后,我终于可以潜心钻研学业了。虽然对自己的专业并没有很深的兴趣,但我还是想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我进入了一种打了鸡血一样的状态,想在大学里大展拳脚。
不管有课没课,我都坚持每天七点起床,去操场跑几圈步,回来读一读英语,随后和舍友一起去食堂花六块五买一个卷饼和一杯粥,几个人骑共享单车去上课。晚上下课后,随便吃个晚饭,去浴室洗个澡,回到宿舍看看小说看看电影,十一点半过后准时熄灯睡觉。
就这样过了两周,我猛然发现,我们所上的这些课程,不论是在阶梯教室里和很多学生一起听的理论课,还是只有我们油画9班学的美术专业课,老师的授课过程都极其的简单和机械。
无论多长时间的课,老师们都只是对着准备好的ppt讲个十几分钟,然后布置好需要完成的作业,让我们开始自学。有的老师会在课程中间放一些网上的教学视频,有的则不会。
“你们要开始适应大学的上课方式,作为大学生,自学是你们必备的能力。”色彩构成课的老师像是看出了学生的疑惑一样,对我们解释道。
这和我想象中高级学府的样子大不相同,着实令我纳闷了一段时间,如果大部分课程都是靠学生自学的话,老师存在的意义岂不是不大?
一天下课后回到宿舍,我把我的想法对几个舍友讲了出来,因为我猜他们可能也有同样的感觉。
张轻松听完我说的话之后,一副无所谓的态度,几步窜上床,玩起了手机。苗柱说他和我的想法差不多,然后就开始骂起了老师和学校。
正在阳台晾衣服的小黄开口说道:“学校设计的培养计划确实有问题,不过这也是大部分大学现在的通病。”
他晾好衣服,把撑衣杆放到阳台角落里,继续说:“要认真教学术吧,其实师资不够,老师水平有限,没法讲太深,所以培养不出学生出对专业的兴趣。要面向就业吧,其实老师们都是在校园里没出去过的人,啥也不懂,就会照着ppt和网上现成的的网课去讲,确实跟社会脱节。所以我们学的好或者不好,考的分数高或低,在专业人士眼里都是一样的,我们会的这点儿东西连皮毛都算不上。”
“啊?那这破学校收我们这么多学费不是骗人吗?这他妈的……”苗柱继续滔滔不绝的骂着学校。
刚才小黄的那一番话,让我对他有了不一样的认识,我们还处在疑惑阶段时,有的人已经把事情分析的明明白白了。此时的他在我心中的形象立刻变得可靠了起来。
自从吾到了一点儿大学的本质后,我开始觉得很多事都失去了意义。
我还是照常每天去上课,随着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感觉心里好像失落了什么,而又没有东西填补,只剩下一个空壳被置之不理。
尽管课程的内容有些枯燥无味,但我仍按部就班的到教室听课。除了我们宿舍的几个人外,我同班上的其他人无话可说,听课时我们四个人坐在教室倒数第二排,不同任何人交谈。
刚开学时那热血沸腾的自律状态随着时间慢慢消逝。
我还是同以前一样经常看书和电影,本来就喜欢这两件事,进入大学后,课余时间多了起来,两个习惯得到了进一步的促进。
周末没事儿的时候,我就会泡在学校的图书馆里,戴上耳机,一本接一本地看书。一旦翻开书页,中途便再也停不下来。
我一直认为文字能编织出奇妙的世界,它们温柔而美好,不像书本外的现实世界那般时常让人无奈。
不过,想同谁谈论看书体会的想法自从初中毕业之后几乎没有出现过。因为我知道,在很多时候,自己的心情和感受是无法准确的表达给他人的,这是只属于自己的东西,在这个意义上,生命的每个个体都是孤独的。
我每天过着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没有想过当下正在做的事情有没有意义,也不曾去考虑未来。
有时想对谁倾诉点什么,奈何又没有可以交心的人。
这种百无聊赖的心绪就像藏在我心中的一只小猫一样,时不时用爪子拨弄一下我的心房。
无所事事的晚上,我通常躺在宿舍的床上玩手机,也没有要做的事,一玩就是几个小时。或者找一部电影,似看非看的看着。
到了深夜一两点左右,我便关上手机,盖上被子,强迫自己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