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奥康却“利用”了这一事件,赫然打出了“世界营销大师米尔顿?科特勒VS中国营销大师王振滔”的主题对话标语。
不仅如此,在科特勒与王振滔的对话中,围绕品牌经营还谈出了许多精彩的观点,如“穿鞋子不只是为了走路”。
这一来,吸引了众多媒体的注意,各大报纸和电视台纷纷进行了报道。
这就是“借”。
短短几个字,让奥康“借”得不但到位,也非常巧妙。
综合起来,“借”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
(一)借道。
如借别人的渠道来营销,和强大的对手合作,一起生产等等。
奥康和意大利著名制鞋企业GEOX的合作,就是借船出海。
奥康与GEOX合作后,奥康负责GEOX在中国的产品生产、销售、品牌推广和网络建设。奥康则通过GEOX在全球的网络实现网络共享,并且GEOX承诺为奥康提供强大的技术和人员支持。这样一来,就为奥康的国际化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二)借人。
借用有影响力的人。名人的效应总是大于普通人的效应,与其找一个普通人不如找一个名人来做策划,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可口可乐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公司,起步非常早,在公司有了一定发展之后,就非常注重和政府搞好关系。为了借用名人的效应,可口可乐公司与当时的美国统帅——艾森豪威尔成了好朋友。
艾森豪威尔不仅在部队里保证可口可乐的供应,从战场回来后,更是为可口可乐做了大量的宣传。
当时,艾森豪威尔刚从战场上回来,大家为他庆功。在请他讲话的时候,他说:
“在讲话之前,我有一个要求。”
于是大家以为他会提什么重大要求,但没有想到的是,艾森豪威尔的要求居然是:
“请给我一杯可口可乐。”
大家哄堂大笑。于是递给他一杯可口可乐。
过了一会儿,艾森豪威尔又说:
“我还有一个要求。”
大家又以为他会提一个重要的要求。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艾森豪威尔竟然又说:
“请再给我一杯可口可乐。”
这一下就产生了非常大的轰动效应,第二天,当地媒体纷纷对这件事做了报道。之后可口可乐的畅销就可想而知了。
这个故事就告诉了我们要想策划成功,一定要培养自己的“借”功,借用名人效应是“借”功中常用的一种方式。
在传播学里有一个理论,就是要注重名人的效应,因为大众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名人往往会是大众注意力的焦点。所以,当你可以借用这个焦点的时候,就可以通过他来影响大众了。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善借”才是大功夫(2)
(三)借背景。
有了前期的背景作铺垫,策划起来就不会太难,而且影响也会比较大。
比如奥康的第二把火,就是借第一把火烧起来的,并且还越烧越旺,让奥康顿时名声大噪。
(四)借政策、借事件。
如西部鞋都就是奥康借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推出来的。
另外是借事件。
20世纪50年代,美国有一家企业试制出了一种新产品,但却愁于无法提高产品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