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共和国元帅:叶剑英的非常之路 > 第9部分(第4页)

第9部分(第4页)

第四次反“围剿”胜利进行之际,中国革命内部出现一股逆流。

1932年10月上旬,中共苏区中央局在宁都召开全体会议。

会议根据中共临时中央的有关决议和指示,开展了中央局从未有过的所谓“反倾向的斗争”,激烈地批评和指责毛泽东过去坚持的正确方针政策,提出“以粉碎敌人的大举进攻,夺取中心城市,争取江西首先胜利”的冒险主义的军事方针。

会后,时在上海的中共临时中央,制造借口,以要毛泽东主持中央政府工作为名,把他调回后方,随即撤销了他的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的职务,由周恩来兼任。

因为叶剑英支持毛泽东的路线和主张,便同他一起回到后方,从此又一次走入党内斗争的逆境之中。

叶剑英在回后方的路上,与毛泽东边走边谈,抒发心中不平之气。

不久,中共临时中央又电示苏区中央局,正式调叶剑英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校长兼政委。

这时,为了粉碎蒋介石第四次“围剿”,中革军委决定将中央苏区划分为东北、东南和赣江三个战区。

各区设立总指挥部,统一指挥该区内红军和地方武装的作战行动。

叶剑英的非常之路 第三篇(2)

担任红军学校校长兼政委的叶剑英,于11月10日又兼任了东南战区的总指挥兼政委。

他在逆境中挑起两副重担:在领导红校教育训练的同时,指挥东南战区的红军和地方武装,反击敌人的“围剿”。

11月中旬,叶剑英亲赴闽西,与福建军区纵队研究迎击敌人“围剿”的战略部署,决定在闽西、赣南广泛建立有武装、有阵地、有群众的红色据点,争取把漳坪、永安、建宁、泰宁等小块根据地连成一片。

同时还决定,抽调部分工农干部骨干,经过军区训练后,派往白区,加强白区游击队和白军中士兵工作。

他根据军委部署,指挥东南战区军民,积极开展袭敌、扰敌活动,向进犯清流、连城、龙岩之敌发起进攻,给敌以沉重打击。

叶剑英率部在东南前线开展防御作战并在兵员、物力等方面积极支援主力红军,对于取得粉碎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第四次“围剿”的胜利,起到重要作用。

敌人的“围剿”固然对中央根据地是个极大的威胁,但是更大的困难和危机却来自革命内部。

1933年初,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因在上海无法立足,被迫迁入中央革命根据地。

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洛甫等先后到达瑞金。

其后,共产国际派来担任中共中央军事顾问的李德亦到达中央苏区,实际上掌握了中革军委领导权。

蒋介石从1933年5月开始,又调集五十万兵力,策划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大规模“围剿”。

9月25日,蒋介石乘红一方面军主力分头作战之际,组织兵力大举进攻,直逼中央革命根据地。

中共临时中央继续推行军事冒险主义,要求红军在根据地外战胜敌人,多次下令构筑防御工事,“御敌于国门之外”,实行阵地防御。

当时兼任建宁警备区、闽赣军区司令员的叶剑英虽然对此有不同意见,但囿于组织纪律,也只好奉命组织闽赣军区和建宁警备区所属单位,构筑防御工事,建设作战基地。

他召开作战会议,领导各部队积极扩大根据地,广泛开展游击战争,部署红军主力肃清建宁、安远、梅口三区内的地主武装大刀会、保卫团等,打通建宁通往宁化的道路,保障兵站、医院的交通安全。

他夜以继日,调动各方面力量,指挥战斗。

经过一个月的艰苦努力,建宁、安远、均口、依口、官仓、梅口、鱼潭等地相继建立了革命委员会,并进行了分田活动。

作为战区司令员的叶剑英,不仅负责前线指挥,还要照顾后方供应。

他发动群众筹粮,在北线存米520多担,谷1170担,南线存粮5200多担,保障了主力红军的粮食供应。

为了打破敌人的“围剿”,叶剑英还组织福建军区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