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为川中革命军事领袖,此来对于川省今后军事,必有伟大之计划……八一大风暴一到汉口,刘伯承就接受了党交给的紧急任务。
为此,他向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请假调养,军长一职交副军长黄慕颜代理。
他参加了由中共中央军事部长周恩来召集的川籍有关人士座谈会,他支持周恩来关于共产党的武装力量要向广东发展,而不是像有的人希望的那样西退四川的主张。
刘伯承来到江西南昌,他接受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书记处书记周恩来委托,协助第二方面军代总指挥贺龙制订南昌起义计划。
刘伯承还受命向中共江西省委负责人传达中共中央关于南昌起义的决定和对江西省委的要求。
7月27日,周恩来在南昌江西大旅社召开前敌委员会扩大会议,朱德、刘伯承、恽代英、彭湃、叶挺、聂荣臻等参加,决定南昌起义具体日程。
29日,张国焘以中共中央代表身份从九江连发两份密电给前委,称“暴动要慎重”,至于是否起义要等他到南昌后再决定。
第二天早晨,张国焘赶到南昌,在前委紧急会议上,他提出“起义须得张发奎同意”,其实张发奎已露出###意向。
前委常委反对,争论了几个小时无结论,原定起义计划只好推迟。
31日晨,前委继续开会,经数小时激烈辩论,张国焘最后才表示服从多数,会议决定8月1日凌晨4时举行南昌起义。
不料起义军第二十军的一个营副叛变告密,前委马上决定31日晚9时开始全城戒严,起义时间提前两小时。
。。
《南昌暴动始末记》的光辉思想(5)
8月1日凌晨,南昌起义爆发了。
刘伯承协助起义代总指挥贺龙指挥第二十军攻占南昌旧藩台衙门,消灭了驻在该地的国民党第五方面军总指挥部及其下属部队。
同时,刘伯承与代前敌总指挥叶挺指挥的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等一起,完成了预定的歼敌任务,上午6时取得了南昌起义的胜利。
上午9时,在原江西省政府西花厅召开国民党各省党部及特别市党部、海外党部代表联席会议,到会代表40余人。
刘伯承和李嘉仲以四川代表的资格出席。
会上选举了革命委员会,下设多种机关,刘伯承担任参谋团团长。
关于参谋团组建过程,周恩来后来回忆:“参谋团当时没有人任主任。
后来我就指定刘伯承同志来做参谋长,他起初谦虚,不肯答应,后来我说一定要你来做,他才担任参谋长职务。”
参谋团的成员有周恩来、贺龙、叶挺、蔡廷锴等。
革命委员会成立后,中共前敌委员会变成了革委会的党团,很少开会,在连日行军作战的征途中,参谋团实际上成了起义军的领导中枢。
刘伯承具有谦虚的品性,政治水平高,军事业务熟练,在他的努力下,临时组成的参谋团,起到了良好作用。
当然,这与周恩来知人善任的领导才干是分不开的。
在参谋团的经历,也为刘伯承以后担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参谋长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当晚,周恩来主持参谋团委员会议。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立即南下的预定方针,讨论行军路线问题。
刘伯承参与拟定起义军撤离南昌、进军广东东江地区的行动计划和开进路线。
第二天,中共前委对起义军初步整编,决定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名义,下辖三个军,革命委员会任命刘伯承为参谋团参谋长。
按兵力计算有16个团,共20500人。
可是8月4日,当起义军开始分批离南昌向临川(抚州)进发的第二天,在左翼行进的蔡廷锴所率的第十一军第十师(4500人)在进贤脱逃,经余江折往浙江。
进军广东东江,有两条平行的路线,刘伯承根据周恩来的意见,不主张走大路(经吉安、赣州、韶关、广州进入惠州地区),他认为应该走小路去东江:“吉安、赣州等地对起义军直接构成威胁的敌军达4万,而起义军兵力仅有2万,发生对抗难操胜算;临川、会昌路上仅有近3000弱敌,容易对付,即使敌人从他处调兵过来,山间行军困难,可以各个击破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