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怀仁在身边引导,有孙思邈这样的高士辅佐,有姜确这等干将奔走,再加上他自己肯学肯做……朕心甚慰啊。”
看到百骑司的奏报之后,李世民的心情好的很。
再看其他受灾地方的奏报,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心里更是得劲了。
“传朕口谕,”李世民收回目光,语气恢复了帝王的沉稳,“令户部、工部,加紧筹措第二批赈灾物资,要比原计划再增加三成,特别是药材和御寒之物,须尽快启运,不得有误。”
翌日,太极殿早朝。
“陛下,臣有本奏。”
“讲。”李世民挥了挥手。
“河南山东,黄河决堤,水患肆虐,黎民受苦,此乃上天示警。”
“臣以为,陛下当沐浴斋戒,亲赴南郊,设坛祭祀,祷告上天,陈述陛下治国之兢兢业业,祈求上天息怒,收回灾厄,佑我大唐子民。”
“此乃古之礼制,亦为安抚民心之上策。”
这番话一出,丹墀之下不少官员窸窸窣窣的议论着。
怎么说呢?
这事儿,好,也不好。
好在,的确是能安稳民心。
不好在,一旦这么做了,黄河决堤,圣人失德这大锅就扣到了陛下的头上。
御座之上的李世民,眉头瞬间就皱了起来,那眉头紧锁的程度,几乎能夹死一只苍蝇。
虽然在这个深秋季节,苍蝇早已不见踪影。
总之,李世民在听到这话,脸色变得有些难看了。
“祭祀?祷告?”
李世民重复了一遍这两个词,声音冷峻,语气里带着毫不掩饰的讥讽。
李世民起身,走到殿中,缓缓踱步。
“黄河决口,洪水滔天之时,朕的太子、朕的臣工、朕的将士,正在泥泞之中奋力救人,搭建营棚,熬煮米粥,医治伤患!无数百姓家园被毁,流离失所,泡在冰冷的洪水里等待救援!”
李世民的声音逐渐提高,带着一种压抑的怒气,回荡在寂静的大殿中。
“尔等此刻让朕放下紧急的赈灾事务,去搞那些繁文缛节,去祭天祷告?是觉得上天看到朕的祭品和祝文,洪水就能退去?房屋就能重建?百姓就能吃饱穿暖吗?!”
李世民抬起手,指着殿中的诸多朝臣。
“你们告诉朕,黄河,为什么会决堤?”
“是朕的德行有失吗?”
“贞观已经有七年了,朕的德行如何,这七年来,诸位爱卿,难道还不清楚?”
“秋雨连绵,黄河决堤,这到底是朕的错!还是谁的错?!”
众人面面相觑。
“若祭祀有用,历朝历代君王年年祭祀,为何黄河依旧屡屡泛滥?”
李世民长长呼出一口气,平复心绪。
“朕收到了姜确的一份奏疏,可以给你们念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