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老师。”跟在孙思邈身边的学生点头应声。
李复沉吟片刻,对李承乾说道:“承乾,此地离受灾最重的州县还有一段距离,流民已然如此之多,可见灾情之重,远超我们此前预估。我们不能只顾着赶路,需立即开始行动了。”
李承乾认真点头。
“那接下来,是否要派人稳住流民,让他们不要再盲目赶路了,否则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
倒在路上的人就会越来越多。
“没错。”李复说道:“探子回来之后,若是前方有合适的高地或者是废弃的村落,咱们就停下,设置临时的安置点。”
说着,李复的神色认真起来,对着李承乾拱手行礼。
“请殿下下令,打出东宫仪仗,公告流民,朝廷赈灾使已到,将于前方设点施粥、诊病,让他们不必再远逃!”
李承乾闻言,精神一振,明白了。
他立刻对身后的东宫属官下令:“就按王叔说的办!速去安排,打出东宫旌旗,派人向前方沿途喊话,稳定民心!”
“是!”属官领命,立刻行动起来。
旗帜在秋风中猎猎展开,官差的锣声和喊话声在流民中引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那些绝望的眼神里,似乎重新燃起了一点微弱的光。
李复看着开始忙碌起来的队伍,又看向身旁虽然稚嫩却努力挺直脊梁的太子。
“承乾,赈灾这场仗,从咱们离京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如今,咱们是真正的到了战场了。”
李承乾压着自己心中的震动,微微颔首。
此刻,他不仅仅是东宫太子,还是朝廷特使,两种身份叠加在一起,肩膀上的担子更重。
当灾民知道来赈灾的是大唐的太子,他们能够安心。
但是身为太子,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也的确是要让他们安心。
东宫的旗帜、节幡在秋风中扬起,快马奔出,铜锣敲响,官差洪亮的声音穿透了悲泣与嘈杂。
“朝廷赈灾使,东宫太子驾到!!!!”
“前方设点施粥义诊——百姓们勿再前行,就地等候安置——!”
这声音如同在死水中投入巨石,在麻木的流民群中引起了巨大的骚动。
李承乾突然停住。
“王叔,我得换一身衣裳。”李承乾转头看向李复。
“好。”李复微微一笑。
他自然知道李承乾是打的什么主意。
李承乾翻身下马,钻进了后头的马车,在内侍的服侍下,在马车里换上了一身杏黄的太子常服,只是头上并未重新束金,仍旧是带着皮制的发冠。
再次从马车里出来,年轻的太子虽然仍旧一脸凝重,但是身姿挺拔,意气风发。
储君在此,与尔等同在。
翻身上马,继续前行。
管道上,无数双原本绝望的眼睛抬了起来,难以置信地望向那鲜明的旌旗,望向被簇拥着的杏黄身影。
窃窃私语声、低泣声、乃至带着一丝希望的惊呼声开始响起,那微弱的光,在许多人的眼中重新闪烁。
朝廷赈灾的官员来了,为首的还是大唐的太子殿下!
朝廷来救他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