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又跟泾阳王之间没有过节。
自己仰慕泾阳王殿下依旧,此番,是虚心请教人家。
不管人家是否搭理,又是否帮忙,都无所谓。
有枣没枣打三竿就是了。
周市开始写书信。
书信送出去的同时,三人也开始实地走访,拜访周围耆老,研究水渠的事情。
“地下五丈就有暗河!“
老匠人摇头:“沙土会吃掉渠洞!“
王敬直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红柳枝,弯曲成拱形插进沙土。
“就像这样——每丈渠用十个柳条拱圈,缝隙抹上骆驼粪和的泥浆。“
“这样如何?”
“下方也能这般做,如此,能维持很长一段时间,等到泥浆白灰干涸,水渠固定下来,就不会被沙土吃掉了。”
秋日里,天高云淡,李复漫步在宅子里的后花园之中,这会儿菊花开的正艳。
老赵捧着书信穿过走廊,疾步来到了李复面前。
“郎君,西州来的信。”
老赵递上竹筒。
“送信的说,静候殿下回音。”
李复眸光落在老赵手里的竹筒上。
“拆开看看。”李复吩咐着。
说罢,对着一边的随从招了招手。
随从赶忙端着铜盆来到李复面前,李复洗干净手,拿着布巾将手上的水珠擦干净。
接过信件,李复迅速浏览了一遍。
“这个周市,倒是会找门路。”
“也是个妙人。”
老赵想了想,周市?
以前没有什么来往。
是长安城御史大夫周秉德的儿子。
因为那些御史上书陛下弹劾侯君集,所以他们的儿子被送去了西州建功立业去了。
怎么书信送到泾阳县庄子上来了。
“郎君,他们这是要。。。。。。。”
“在西州修水渠。”李复说道:“他们在那边,事情干的还真是有声有色的呢。”
李复不住的夸赞。
那边条件艰苦,还寻思着,长安城的这帮公子哥到了那里,会叫苦连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