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么远的西州,来都来了。”
他们虽然世家子,但是心中也是有理想抱负的。
如今,这西州,便是他们尽情施展才华的地方。
既然来了,那就好好干,让家中父辈刮目相看,让陛下对他们另眼相看,他们不是只会在长安城里作些锦绣文章的富贵公子。
王敬直拿出一卷图纸。
“这是我最初的设想,西州这个地方,昼夜冷暖差距太大,风沙是咱们无法对抗的,因此,若修明渠,白日里烈日炙烤,水蒸发的太快。”
“加上这里有些地方,沙土松软,挖三丈就塌。”
韦承礼微微颔首。
“对了,我想起来,书中所说,用红柳枝编拱圈固渠。“他指尖点向图纸,“西州最不缺的就是红柳。“
“明天我打算问过周市之后,再召集耆老们问问这事,是否可行。”
“山腰上的坎儿井,也要继续挖。”
“这件事若是做好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管用多久,只要做成了,整个西州境内,数十年甚至上百年,都会受益,这还是往少了说的。”
若是坎儿井加暗渠修好了,日常维护妥当,那一直用下去,是不成问题的。
。。。。。。。
次日,王敬直,韦承礼和周市三人凑在了一起。
周市将粮仓的情况仔细说了说。
“粮仓里的粮食很多,但是有很多都是陈粮,不过也不能要求太多,毕竟粮食这东西,在哪儿都是紧俏的好东西,当初侯将军能换到这么多,囤积在可汗浮图城,也已经不容易了。”
来了这么久,周市他们早就将周围的情况盘透了。
即便是在外地换取了粮食,运送到西州来,单是路上的损耗,就是一大笔了。
“不过,修水渠的事情,我觉得可行,在行动之前,咱们需要将计划完善起来,交给都督查看,请示过后,才能开工。”
“毕竟这一开工,就是大动作。”
三人凑在房间里研究这件事。
说着说着,也就提起了泾阳县。
周市对于泾阳县的事情很是感兴趣,他自己私底下也曾经研究过。
“就像是王兄所说,我觉得,泾阳王殿下的那个庄子上,有很多事情是咱们可以借鉴的,可是借鉴归借鉴,这里毕竟是西州,风俗地貌不同,百姓不同,因此真正实行起来,我觉得,咱们还是要多三分谨慎。”
“没错。”王敬直和韦承礼不约而同应声。
“或许。。。。。”周市摸索着下巴:“我们可以给泾阳王殿下写一封书信,向他请教一些问题。”
“因为我看这两年泾阳县的庄子,泾阳王殿下治理的实在是太好了,我很想问问他的心得体会。”
王敬直和韦承礼两人面面相觑。
说起来,曾经,王家跟韦家,和泾阳县庄子上的那位殿下,还有些龃龉。
如今写信请教,人家会理会自己吗?
周市也并非呆愣之人,以往的事情,他多少也听说过一些。
“这封信,我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