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粮食,能活多少百姓。”
怎能不让人惦记啊。
李复语气中带着感慨。
“那就让商队把种子带回来,在岭南培育。”李韶直截了当的说道:“不过,岭南这个地方,大多数不宜居住。。。。。更别说是种稻子了。。。。。。。”
说着,眉头皱了起来。
一年熟三次。
这样的好地方,怎能不让人惦记。。。。。。
莫名的,两口子的脑回路凑到一块去了。
"商队带种子回来只是权宜之计。"李复突然转身从书架上取下一卷《西域图记》,"你看当年张骞通西域,带回来的岂止是葡萄苜蓿?更重要的是开辟了商路!"
“广州那边,从林邑,真蜡等地方从海上过去的人不少,对外贸易繁华的很。”
“商路通了是一回事,能够让那边稳定的提供种子粮食,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李复嘴角微微扬起。
“那这件事就不是咱们能说的算了,夫君若是真有这想法,倒不如与陛下商议,我想,陛下也会心动的。”李韶认真说道:“能让大唐百姓吃上饭,大功德一件。”
“不止是饭,还有那些死贵死贵的香料呢。”李复补充了一句。
这样一看,安南都护府,赶紧立起来啊。
李复感慨一句。
“得写一封奏疏,送到宫中去啊。”
“让窦奉节来写如何?”
李韶面露疑惑。
“夫君为何不自己写呢?”
李复笑道:“窦奉节来庄子上都一年了,这一年来在庄子上任劳任怨的,人是老实了一些,但是老实有老实的好处,打算让他在陛下面前露个脸,莫要忘了,转过年来,亲事就要提上议程了。”
窦奉节可是酂国公,一位国公,在这庄子上给他干活儿呢。
能一点好处不给人家吗?
在成亲之前,露露脸,这是好事,到时候娶了永嘉公主,两家还是亲戚呢。
成亲之后,窦奉节就是本家妹夫了。
不过,成亲的事情提上议程,是指的,开始准备成亲的诸多事宜。
等到准备完毕,怎么的也得个一两年。
一两年都算是少的,一般都是两到三年之后了。
“将来都是自家人,又有些才能在身上,不是什么平庸之辈,可以提携嘛。”
窦奉节人很踏实,做事也认真,这一年下来,吃苦受累从来就没有什么怨言。
这家伙可是个文武双全的。
窦家出身,自小读书习武,怎么会是草包呢?
只不过在他父亲的庇护下,还未曾来得及去面对长安城的诸多险恶。。。。。
等到真正要去面对了,能为他兜底的父亲,却去世了
他自己也知道家中处境,若是他身为家中男儿不立起来,那家里,就真的是天要塌了。
“如果让窦奉节来写这封奏章,那将来是否要去岭南。”李韶问道:“他可还没成亲呢,也没有子嗣。”
“岭南那地方凶险。。。。。。。”
李复却是笑着摆了摆手。
“又不是说今天提出建议,明天就要出发去执行,早着呢。”
“如此,先走一步看一步,咱俩在这商量没用,得问他本人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