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剑桥中国史:中华民国史(上) > 第20部分(第12页)

第20部分(第12页)

口的能力,看来在很大程度上来自华侨年复一年地流回本国的汇款,以及新

的外国投资。不过,一切可以得到的关于中国国际收支差额的估计,即使在

汇款和投资都考虑到以后,都包括一个相当数目的“未予说明的”项目。

表 27 中对 1903、1930 和 1935 年的估计,是分别由 H.B.莫尔斯、C.F.

雷默和中国银行作出的。

在 19 世纪中叶,中国的主要出口货是丝和茶。它们在 1871 年占出口总

值的 92%,在 19 世纪 80 年代降到 80%,1898 年降到 50%,自那以后继续

下降如表 28 所示。在 20 世纪中,虽然仍以自然资源产品为大宗,但中国的

出口相当多样化了。新的主要出口货是大豆及其制品,主要产于满洲。愈益

重要的还有出口日本的铁矿石和煤,以及日本人在中国的纱厂运往日本的棉

纱。

鸦片是最重要的进口中国的货物,直到 19 世纪 90 年代它才被棉布和棉

纱超过。大约在 1900 年,棉布和棉纱构成进口总值的 40%。中国华资棉纺

厂和外资棉纺厂的发展,导致棉纺织品进口的下降。为了供应这些新纱厂,

中国变成了一个相当大的原棉进口国。到 1936 年,国内的棉花生产差不多可

以满足需要;但在 1945 年以后的时期,原棉再度严重短缺,这说明了农业生

产的下降和内战对运输的破坏。大体上,工业原料和装备在进口总值中的比

例稳定但缓慢地增长,而这样一些消费品如棉织品、烟卷和火柴则下降。在

20 年代末和 30 年代初,大米、小麦和面粉在进口货中曾上升到重要地位,

但随着 1935 和 1936 年的经济复苏又下降。农村特别是城市的人口增长,停

滞的农业产量,落后的运输,使得供应中国城市人口的任务始终是一个难题。

表 29 列出中国和其主要供货人和买主的贸易的比例。在 1906 和 1936

年间,贸易渐渐多样化,如分配到“其他”项目的百分比的增长所示(从香

港进口的急剧下降,是 1932 年实行新的发货票规定的结果,这种规定想要确

定经过香港运往中国的货物的真正来源国)。英国、日本和美国是中国的主

要贸易伙伴。日本贸易在满洲和华北居支配地位,在南方最小。英国与此相

反。美国贸易在 30 年代中期超过所有其他国家,集中于华中。1931 年后日

本份额的下降在某种程度上是测量“满洲事件”后中国人抵制效果的尺度。

剩下的问题是上述对外贸易和外国投资模式对中国经济的全面影响。我

们曾明确指出,这些影响总体上比在其他许多“不发达”经济中小得多。但

在许多中国和外国的观察家看来,它们对形成中国现代史的过程是最为关键

的影响。我们认为,现在的困难是如何从外国对 20 世纪中国复杂的总影响中

分离出纯粹的经济因素。①中国因近代与西方的相遇而改变了,正是获得经济

利益的希望首先把外国人及其生活方式带到了中央王国。外国的经济活动,

对在中华帝国的边缘形成一个华资和外资企业的贸易与制造业的小小现代部

门,起了主要作用。但中国经济总体上没有大的变化;顶多不过是出现了一

种“局部的发展”。外国对现代经济部门的主要作用,建立在强制的低关税

和治外法权的特权上,受到本国高度发达的工业经济的支持,并得力于从赔

款和偿还给外国债权人的借款中吸吮资本。但所有这些对中国经济的停滞只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