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剑桥中国史:中华民国史(上) > 第17部分(第8页)

第17部分(第8页)

亿;法国 0.12 亿)。这些钱部分以军需品和劳务的形式接受,部分则在战时

和战后时期跟政府积累的外汇(主要通过美国战时以高汇率购买当地货币得

到)一起,在徒劳地企图维持法币的对外价值中浪费掉了。①总之,外国信贷

和援助帮助国民党政府度过了战争;但对战前或战后的经济发展毫无贡献。

表 20 所示每年收入与支出之间的赤字,主要靠在国内举债来弥补,事实

上在 1931—1932 年度以后,内债每年都超过赤字本身,因为有些收入在各种

帐目中是作为现金余额拥有的。在 1927—1935 年间,南京政府财政部发行了

38 种内债,票面价值 16.34 亿元。①这种“一般用途”的举债之所以成为必

要,主要是由于政府大量的军费开支。起因于政治上无能为力,不能“打破

①周舜莘:《中国的通货膨胀,1937—1949 年》,第 64—65 页;张嘉璈:《恶性通货膨胀》,第 140—144

页。

①扬格:《中国与援助之手,1937—1945 年》,第 440—442 页。

①千家驹:《旧中国公债史资料》,第 370—375 页;扬格:《中国的建国成就》第 459—468 页。

饭碗”,裁减中央和各省的军队;与共产党占据的苏区的战争费用增加;以

及 1931 年后面临日本即将入侵,蒋介石军队需要现代化。

1931 和 1932 年令人忧虑的政治与经济形势严重地影响了上海的债券市

场。例如,财政部发行的以关税作担保的债券下跌,从 1931 年 1 月的 62.90

元跌到 12 月的 26.60 元。预定在 1932 年 1 月偿还的内债约 2 亿元,是 1931

—1932 财政年度预期收入的 1/3,而大多数内债应在五年内偿还。由于不可

能再借钱和面临拖欠的前景,银行和债券持有者被迫同意对内债实行整理,

所有债券一概改为年息六厘计算,延长还本年限约为以前的一倍。从 1933

年开始,由于世界性萧条的影响,赤字的压力又出现了。如表 20 所示,由于

军费增加,从 1933 财政年到 1935 财政年,借款总数每年上升。1936 年 2 月,

进行第二次内债大整理,发行统一公债 14.6 亿元。以之取代 33 种期限和利

息不同的旧债,有五期用关税担保,年息 6%,到期年限为 12、15、18、21

和 24 年。此外又发行新债 3.4 亿元,到 1936 年底,内债发行总数接近 20

亿元。

发行如此大量的内债及其处理方法,揭示出国民党政府和上海银行界之

间有趣的共生关系,其中包括四大官方银行(农民银行设立于 1933 年)。很

大一部分债券被银行吸收。例如,1936 年 2 月,它们拥有未付债券总额的 2/3。

除了少数例外,至少在 1932 年以前南京政府的做法是,把债券寄存在银行作

为担保,预支相当于票面价值 50—60%的现金。当债券公开发行并已有确定

的市价后,银行用原来预付款项和市价之间的差额向政府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