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明末风暴 > 第412部分(第3页)

第412部分(第3页)

“论谈诗论词写文章十个俞济民也未必是我们对手,但是论起治理天下,我们几个捆在一起也未必能抵得过俞济民。”方以智笑着摇头:“我们说这个,没有什么意思,拭目以待就是,我相信,俞济民不会做这种无意义的事情……直之你最近的研究进展如何?”

方其义自从来到新襄之后,就一直在从事电的研究,从崇祯十三年到现在,研究已经进行了十二年。在这个研究方面,俞国振给予了一些点拨主要是方向性的口比如说用硫酸与铜棒制造伏打电池,比如说电磁感应的原理猜想。

俞国振提出的每一项“猜想”方其义都要通过大量的实验来进行验证,然后再从种种试验的结果中归的出其中蕴含的道理来。

“很是顺利最近的实验结果相当不错,我想用不了多久,咱们便可以出现一些带电的小玩意。”方其义笑道:“不过如今还须保密,济民姐夫可是再三交待的。”

“你啊,现在就听济民的,恐怕连老大人的话,你都听不进去了。”

“兄长这样说我,你自己难道不是么老大人的本意是让你入仕,但你却去搞道统溯源,想要将实学与儒学合而为一这不是济民姐夫的意思么?”

“你这话说得不准确,济民的意思,可不仅仅是儒学。在济民看来,儒学只是我华夏道统之一支,董仲舒这投机之辈,改头换面合了汉武帝刘彻心思,故此才得昌行于事。而且董仲舒有夫子之急切偏执,却无圣人之宽容载场……”。

说起自己现在的研究,方以智摇头晃脑,整个人就都滔滔不绝起来。

陈子龙心中不免有些羡慕,他知道,方以智确实是在做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如果做成了,他对于儒家道统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绝对不在董仲舒之下。…;

董仲舒以“大一统”的改头换面后的儒家理论,迎合了当时雄才伟略的汉武帝刘彻的心思,从而能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一千八百年来官方显学的独尊地位。而现在,方以智想做的,便是将儒家与实学结合起来,迎合俞国振今后统治的需要。

以陈子龙对此的认识,若能得成,必是前途无量。

但他突然间想到俞国振对士伸豪强开火之事,俞国振要做的正是如同当初秦皇汉武一般的事业,而这种事业总有人会自觉不自觉地阻挠。当初秦皇是用焚书坑儒来对付那些试图要他重走分封之制的旧贵族,但他的事业直到汉武帝时才真正确立,汉武帝通过罢黜百家使得中央集权的大一统最终稳固下来。那么,俞国振对士伸宣战的真正目的,岂不是……破旧立新?

这个念头让陈子龙悚然动容,旋即也明白了俞国振挑这个时候发动的真实含义:此时俞国振还没有完成对全国的真正统一,那些反对他的人,大多都在他势力的“外部”,这些人原本是会随着统一也进入华夏体系之内,然后对华夏体系侵蚀、腐化,最终让俞国振苦心建立起的一系列制度变形。

但现在他提前激发这种矛盾,那些反对他干涉乡间豪强士伸决断权的人就会反对他完成统一,这样一来,他们就是阻挠华夏统一的分裂势力。俞国振当初与金陵小朝廷签订的统一条例之中明确说了,凡阻挠华夏统一者,为民族之罪人,当诛之无赦!

陈子龙只觉得自己身上冷汗涔涔。

他的家乡就在松江华亭,如今这里已经作为上海县,归于俞国振直接统治。但在周围,便有他的亲朋故旧,其中许多都是乡间豪伸!

“不行,我要回去!”他顿时站了起来:“我要回松江华亭!”

“你回去做什么?”方以智与方其义等正讨论得热烈,他突然跳将起来喊出这一嗓子,方以智白了他一眼问道。

“啊……多年未回,我要去拜年,走亲访友,哈,哈!”

一边冒着冷汗,陈子龙一边打了个哈哈。

他对大明朝廷是死了心的,虽然他忠于大明,可是就连崇祯帝都是人家俞国振救出来的,而金陵的小朝廷除了争权夺利之外没有任何作为,这种情形下,对待普通百姓极为宽容仁爱的俞国振获取天下,实在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因此,陈子龙才判定,这一次,俞国振仍然会胜。

若是俞国振胜了,被他打成“反对统的分裂份子……”的那些士伸豪强们的下场,几乎是可以想见的。

别人陈子龙是管不上了,但他的亲朋故旧,他还是想着尽可能劝一劝,将其中的利害关系说明,让他们不至于在即将到来的狂风巨浪中站错队。

而且这种事情,绝不是书信能说清楚的,书信过去他们也未必能信,只有当面说,才有用!

想到这里,陈子龙再也坐不住,告了声罪,便匆匆赶往老君观,找着癸泉子请了两个月的探亲假,然后又匆匆赶到码头,买了回上海的船票。

即使如此,等他赶到上海时,也已经是正月二十五,这让陈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